從業者們焦灼不安。拿到整改通知書只代表過了第一關,接下來,公司上下密集開會、加班加點已屬常態。那么多密密麻麻的細則條款,反反復復一條條看、一遍遍對照整改,誰都不敢掉以輕心。
監管層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平臺們敏感的神經。最后能夠獲批備案的平臺有沒有總數的限制、到底有多嚴格的限制,市場風聲不斷,難辨真偽。于是,中介和掮客們開始登場了,各種交易市場暗流涌動。買賣殼資源、收購底層資產,還有對超額大標不合規業務的各種包裝……一些平臺抱著僥幸心理,手段百出,企圖能涉險過關。
更有甚者,對監管嚴厲禁止的現金貸和校園貸標的,依舊熟視無睹。為什么要鋌而走險?“備案階段平臺運營成本飆升、壓力相當大,他們要靠現金流撐下去”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旦規模大了,就大而不能倒,想以此來倒逼監管放行。這就是在賭博。”
上海網貸備案的總體原則是“從嚴把控、不設指標、合規一家、確定備案一家”。那么,終極之戰打響,誰能率先順利過關?各方都在猜測。有行業觀察者預測,上海可能有100家左右的平臺第一批通過備案。其中大平臺未必多,小而美的業務干凈的平臺將更具優勢。但也有不同的意見:小平臺非常容易發生牌照轉移,新的控股股東會用這個平臺做什么,監管很難預料。
業內也在猜測,備案驗收的時間節點有可能延遲。“如果某個地方突然備案出10家平臺,其它遲遲拿不到備案的P2P們就會涌向那里,這就是監管套利。所以監管的驗收更多要注重各地的協同性。”
一個可以預見的格局是,經歷了這場最嚴格的深度洗牌,P2P的數量將驟減。馬太效應下,獲得備案資格的平臺將集聚最優資源,更多平臺將啟動上市。要么一開始就直接放棄,清盤關門;要么咬緊牙關,頭破血流也不留退路。有個P2P創業者的簽名檔是,“一杯敬過往,一杯敬明天。”P2P的過去,背負無數罵名,行路艱難;P2P的明天,合規在即,迎來陽光。
但是,備案資格并不是一劑永久的解藥。接下來,金融監管環境會更嚴苛,市場競爭更激烈。退回到利潤空間明顯收窄的信息中介形態,互金行業怎么轉型開拓獲得新的增長點,怎么把普惠金融做得更扎實,都是新的難題。未來,P2P們有沒有好故事可以說?
“我認識的以前做P2P的,現在90%都去做區塊鏈了。”一位業內人士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