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得益于依托大數據打造的全省聯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一網通辦”政務服務,作為實現全省“一網通辦”的樞紐,至7月19日,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已正式掛牌成立一年。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大數據中心推動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目前全省政府網上服務能力已從全國第9位上升到第7位。
大數據中心是如何用“數字”推動政務創新改革、服務百姓民生的呢?
數字抗疫 用38萬條數據鎖定潛在風險
突發的新冠疫情,讓人看到了一個大數據一顯身手的數字抗疫戰場。
1月27日凌晨,位于成都高新區的省大數據中心大樓內,有38萬條數據從這里發向全省,每一條數據都承載著武漢返川人員的基本信息。1月28日一早,成都市錦江區慶云社區網格員陳光鳳拿著一張寫有名字的紙單,敲開了家住該社區的武漢返蓉人員張波(化名)的家門。而張波的信息就在這38萬條數據內。
如何運用大數據把潛在的風險人員找到?從1月23日起,相關政府部門、企業單位的信息就源源不斷地匯聚到省大數據中心。在這里,一個大數據工作專班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數據策劃分析工作。從海量的信息中,省大數據中心篩選出了張波們的信息,確保各級黨委政府精準防控,實現了大數據的增值。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遭遇戰,也讓大數據運用與政府治理、政務服務緊緊交織在一起。
從今年2月中下旬開始,大量企業逐步復工復產,人員流動和聚集會帶來風險升高。為此,省大數據中心會同省衛生健康委調集精干力量,僅用兩天就建成“四川外出務工人員健康申報和查詢系統”。截至4月8日,四川有1431.52萬人申領獲得省級健康碼,占到外出務工人員的九成以上。
“2月25日,我從老家內江坐高鐵到杭州,因為手機上有四川的健康碼,一路檢查一路暢通。到廠后,因為我有健康碼,馬上就上崗了。”7月22日,川籍農民工、目前在浙江浪潮電子有限公司上班的劉超在電話里告訴記者。
劉超不知道的是,這一路暢通來之不易,這是省大數據中心基于“健康申報和查詢系統”開發的健康碼共享交換平臺,與各省市建立起健康數據共享機制,才能確保外出務工一路暢通無阻。截至目前,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已推動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實現互通互認,不斷關聯本人已領取的各地健康防疫信息,推動實現全國范圍內的“一碼通行”。
政務服務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最近,家住成都市成華區的市民李曉明想買房,但一直沒時間跑公積金中心查看自己的公積金存量。7月20日晚上,他躺在床上點開手機上的“天府通辦”APP,進入首頁后,點擊公積金圖標,輸入自己名字和身份證號,再按照提示操作后,頁面上顯示出他的公積金存量,“哦,還有2萬多元。”李曉明心中有數了。
與李曉明一樣,全省2300萬個手機用戶中,裝有這個“天府通辦”APP。醫保異地就醫備案、生育登記、欠薪投訴、法律援助,查社保、查公積金、查高速路況……在這里,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與大數據得到了完美結合。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發布的《2019城市數字發展指數》報告指出,在“數字中國”戰略下,各城市都在用“數字”推動政務創新改革、促進社會綜合治理、服務百姓民生。從“排隊幾小時辦事幾分鐘”“跑斷腿磨破嘴”到“一次也不用跑”,以“指尖輕點手機辦事”為代表的數字化轉型,成為城市推進治理現代化的新引擎。而“天府通辦”政務服務平臺,就是省大數據中心傾力打造的四川政務服務品牌。一年來,“天府通辦”政務服務平臺新增注冊用戶1300萬。今年上半年線上辦件量超過1000萬件,同比增長60%。
政務服務如何“讓數據多跑路,企業群眾少跑腿”始終是該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5月20日,四川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2.0版)在全省范圍內實現了房建、市政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程網辦”,構建起“一網通辦、一網通管、一網通看”的“四川模式”。
以一般社會投資房建項目為例,過去企業提交材料,至少需要176份,現在僅僅需要90份;原來需要跑動至少26次,現在最少一次都不跑;項目審批以前平均需要202個工作日,現在只要83個工作日。“全程網辦”成為“數據多跑路,企業群眾少跑腿”的生動實踐。公共服務創新正跑出“加速度”,“一網通辦”成數字政府建設標配,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服務民生,省大數據中心還有一個有四川特色的平臺。2019年8月1日,大數據中心成立不到一個月,就牽頭打造出四川省農民工服務平臺,為全省2500萬農民工提供專業化、精準化、人性化服務。“打造農民工愿意用、喜歡用的專屬平臺”,這樣的目標催促著省大數據中心奮進的腳步。目前該平臺已發布信息量上億條,訪問量超千萬人次,服務農民工幾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