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6日,由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發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大數據管理專業委員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發布的《大數據應用藍皮書:中國大數據應用發展報告No.2(2018)》指出,未來我國大數據應用技術的發展將涉及5大熱點領域,包括多學科融合、人工智能、知識圖譜等。
結合一年來對中國大數據發展與應用的分析和研究,藍皮書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數據發展趨勢進行了預判。
藍皮書認為,縱觀大數據應用的技術發展狀態,未來我國大數據應用技術的發展將涉及到以下熱點領域:
一是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繼續成為大數據智能分析的核心技術,大數據預測和決策支持仍是主要應用。
在學術上,深度分析繼續扮演技術主角,推動整個大數據智能的應用。通過像神經網絡模型的深度學習,讓計算機自動學習產生特征的方法,并將特征學習融入建立模型的過程中,增加設計特征的完備性。深度學習將在圖像分類、語音識別、問答系統等應用取得重大突破,并有望得到成功商業應用。
二是數據科學帶動多學科融合。
隨著社會的數字化程度逐步加深,更為寬泛、更為包容大數據的邊界不斷完善,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科在數據層面趨于一致,為類比科學研究創造了條件。“數據科學”的基礎研究與成果將源源不斷地注入技術研究和應用范疇中。
三是開源是主流技術,公測促良好研發生態。
大數據的處理模式更加多樣化,Hadoop不再成為構建大數據平臺的唯一選擇。隨著開源項目Spark不斷被大規模應用,正成為大數據領域最大的開源社區。開源系統將成為大數據領域的主流技術和系統選擇,并將引領著大數據生態系統的發展。各類大數據應用公測將促進大數據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四是基于知識圖譜的大數據應用成為熱門應用場景。
近年來,大數據成為大眾媒體的熱詞,大眾需要可視化的大數據,背后是基于知識圖譜的大數據應用。可視化是通過把復雜的數據轉化為可以交互的圖形,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分析數據對象,發現、洞察其內在規律。讓對信息技術不熟悉的普通民眾和非技術專業的常規決策者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大數據及其分析的效果和價值,進而從國計、民生兩方面都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價值。
五是數據立法正加緊推動,愈發重視數據安全。
大數據帶來的安全與隱私問題包括有價值的大數據成為被攻擊的目標,大數據的過度濫用帶來隱私、秘密和機密泄露等。目前中國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缺乏較為統一的標準和規則,缺少完善的法律支撐,因此,國家將從數據的流動、交易、安全應用等問題上,進行國家層面的立法規范和保障,助力大數據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上述藍皮書指出,隨著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監管科技的提升,應用好大數據技術,可以極大促進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廣度以及深度發展,并幫助監管科技進行有效的實施和提升。互聯網金融與大數據應用深度發展大勢所趨。
從近年來各新聞單位的實踐來看,媒體大數據平臺的搭建帶動了一整套全新內容生產和傳播流程,成為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融合的突破口,出現了一批有市場影響力的融媒體產品。而媒體大數據平臺建設的基本思路,即是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數據在線,為新聞信息生產提供豐富的“食材和佐料”。
藍皮書指出,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裂變式的發展,輿論生態和媒體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傳播形態和傳播渠道更新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
歷經幾年建設的媒介融合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過去是以內容共享、渠道拓建為融合驅動力,進入大數據和社會化媒體傳播時代,數據將成為媒介融合的驅動力和支撐點。對于處在轉型期的傳統媒體而言,大數據的獲取和轉換,或許是適應將來媒體競爭的關鍵因素。
掌握了大數據,可以進行精確的新聞選題策劃,可以進行一次編輯、多元發布,可以研究用戶的閱讀習慣和行為偏好,可以深度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可以構建新的媒體生態系統,讓大數據與新聞業務更加耦合。
有了統一的平臺,閱讀數據、評論數據、用戶數據、關系數據、消費數據導等源源不斷的媒體大數據匯聚到一起,經過整合加工轉換,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