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樣本=總體”為改革基點,實現多維覆蓋
舍恩伯格在其名著《大數據時代》中提出了“樣本=總體”的理念,徹底顛覆了人們解讀世界的思維方式。審計全覆蓋戰略與大數據的這種全新理念高度契合,它客觀上要求審計機關以全數據為基點,構建全口徑、大集中、整建制的數據中心,將橫向上的同級單位,縱向上的下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單位財務業務數據全部納入監督視野,覆蓋場域由計劃安排的被審計單位,拓展到所有的被審計單位和與之相關的主管部門,實現樣本覆蓋維度的橫向延展、縱向貫通。通過成立專門的數據管理部門,從聯、采、傳、轉環節入手,對原始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形成統一格式規劃庫,實現對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逐漸打破“用樣本推斷總體”的傳統審計格局。
建設審計模型體系,在人機共進中匯集智慧力量
審計模型是審計價值判斷的數據化表達,蘊含著審計經驗的積淀、工作重點的闡釋以及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解讀。全口徑的大數據只有經過理性模型的打磨才能從審計視野提煉出成果,產生出價值,才會是真正的審計生產資料。
通過分門別類建設大數據審計團隊,將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財務、投資、法律、數據等人才加以整合,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研發,從雜亂無章的數據堆砌中抽離出關鍵點,模型生成與模型審計在實踐中交互共進,動態性連續性的模型運行閉環逐漸形成。同時要基于前瞻視野,建設具備自我學習功能的智慧型審計模型體系,用計算機實現審計模型的自我閱讀、自我修正、自我演進,使大數據在人機共進中成為智慧審計生產力的催化劑。
用多維融合型的管理體系適應全覆蓋時代審計方式變革
原來的審計機關科層制的結構模式以及項目化的審計工作組織方式,通過一個業務處室對應幾個委辦局來梳理審計項目,形成了穩態的布局安排。然而在全覆蓋時代,信息巨量化、組織彈性化、事項分散化、環境復雜化,這都在倒逼審計機關多維融合、自身求變,用“和而不同”的大數據型審計管理體系適應時代變革。
組織融合。要建立總分統合的新型審計組織結構,適應全覆蓋時代的審計新需求。由審計工作組負責頂層設計和協調指揮,審計項目團隊負責編制方案、專業指引,各個核查組專司現場延伸之責,各個組有分有合,把審計單兵的“1”與兵團的“N”相融合,發揮“1=N”的整合大效應。
資源融合。在系統內部打破處室、層級界限,在系統外部抽調內部審計人員以干代訓,混合編組,均衡配置專業力量,解決處室編制設定導致的力量不均、專業固化、視角單一問題。
業務融合。大數據分析團隊將數據分析、實時監控、遠程審計、批量審計部分從具體業務中剝離,作為審計組的“總后方”,把共性問題深入解讀后形成的重點延伸方向和疑點線索推送給現場核查組。核查組將現場審計取得的下游數據和疑點核實結果及時反饋回數據分析團隊進行二次分析驗證,審計項目間共享數據分析與實時監控成果,形成互享、互通、互動的交融型工作模式。
機制融合。利用大數據資源,按照日常監督抓早、專項監督突出重點、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兜底的指導思想,根據審計對象特點,區分不同覆蓋頻次和密度,開展動態式、疊加式、穿透式的全覆蓋審計,各個斷面數據的科學整合分析與現場職業判斷充分融合。(天津市審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