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信部響應“十三五”綱要,發布《大數據產業規劃(2016-2020年)》以來,各級單位全面部署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在政府方面的積極引導之下,大數據在中國獲得良好發展的溫床。經過一段時間的開放建設,我國公共信息資源已逐漸從點狀探索進入面狀輻射階段。據相關報告披露,16年,全球的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約為300億美元,2000萬人民幣左右,同年,光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169億人民幣。
大數據產業現狀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科技正在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而其中大數據徹底改變了商業競爭的本質。圍繞數據而產生的各類環節產業生態開始應運而生,從零到壹,從無到有,不斷壯大,集群式發展已經初見成效。
就目前看來以圍繞數據形成的大數據核心業態連同大數據促進產業集團發展到數據聯動整個社會和經濟生產,帶動經濟轉型升級三個層面構成了我國大數據產業鏈的主題結構。其中我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經濟圈中,滲透零售、能源、農業、汽車等各類行業領域,其中行業服務以金融、醫療和社交三大行業領先。
數據資源跨界聚集,寡頭生態規模初顯
在政策紅利的背景之下,資本開始不遑多讓,自2012年以來,大數據領域融資金額總量逐年攀升,單筆額度居高不下,產業開始向成熟期過渡。其中,一線城市仍是大數據發展的主要地區,大數據項目融資事件多聚集于北、上、廣等主流城市。目前,大數據金融行業融資火爆,各行業中只有人工智能行業融資項目數方能和金融行業比肩。在金融資本的加持之下,數據資源開始呈現跨領域聚集,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拉開寡頭競爭的序幕,在過去幾年中,百度、騰訊和阿里開始大面積布局生態業務,跨界涉足其他非主營業務,以民生、公共服務、醫療健康和休閑娛樂等板塊開啟企業多維度、全方位的擴展布局,更加精準的建立客戶畫像,摸準市場用戶需求。
盡管,大數據在資本加注下,表面形勢一片良好。但對于行業而言卻依舊不容樂觀。首當其沖的便是數創企業。“大數據”概念日益火爆,不少偽數據企業開始濫竽充數,不僅影響了數創企業的市場,還阻礙了行業的發展。另外,除了“偽數據”公司的干擾外,真正的數創公司還面臨著有數據源、優秀人才等都被寡頭企業所壟斷的難題。為在寡頭生態中獲得一線生機,不少數創企業開始從垂直行業細節中出發,有意避開寡頭領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勉強占得一席之地。但無法改變的現實是,未來的數據資源仍舊將會是行業巨頭的主場,寡頭生態無可避免。
無處不在的數據未來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總裁王叁壽曾公開表示過,憑借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和企業數量,中國將會在未來數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中成為數字大國。未來,大數據應用將無處不在,而大家對大數據應用也會像上網一樣,實現隨時隨地無障礙應用。正如王總所說,大數據產業在未來將會持續增長,并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關聯技術,加速向更深層次延伸滲透。其次,大數據領域核心關鍵技術也會突破壁壘大量驅動以制造行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最終推動產業生態體系邁入成熟和完善階段,實現產業深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