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這些在網絡上銷售的高考志愿卡是否靠譜呢?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志愿卡的價格相差極大,便宜的只要十幾元,貴的則達到一萬多元。此外,這些機構都聲稱與相關部門合作拿取內部數據。
“上個月,單位同事給我推薦了一個網絡高考志愿填報卡,說能用數據分析孩子的考分能讀什么學校和專業。”一個高三學生的家長說,她一直以為志愿是高考出分后才考慮的事,本來準備出分后找輔導機構咨詢,但咨詢幾個網上商家后,她被他們的說辭弄得很心動。“他們說考前預估很重要,而且孩子高考出分后,我們也沒時間了解學校和專業,提前購買志愿卡能提前熟悉軟件怎么使用。”這位家長說,有個商家說高考前買只要240元,高考后就會漲價,這讓她沒有過多考慮就買了,“早準備總比不準備好。”
據此,北青報記者在某網購平臺上輸入“高考志愿填報卡”關鍵字眼,果然出現了很多商品信息。他們都聲稱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幫助高中生科學備考,量身定制高考志愿方案,提前進行大學和工作生涯規劃。這些志愿卡形式多樣,有通過網站使用的,也有通過APP使用的,考生只需輸入考試省份、成績或名次,系統就會立即顯示出考生能報考的高校和專業。
此外,這些商家的宣傳語十分具有誘惑性。一個商家稱:“我們把高考志愿填報稱為第二高考,要做到高考成功,除了考好成績,還要填好志愿,這關系到你的后半生。”也有商家列出志愿填報的痛點和誤區,表示志愿卡能解決所有問題。
據了解,這些商家除了出售供高考出分使用的短期卡外,還出售可供高中三年使用的志愿卡,這吸引了很多高一、高二家長購買。
“志愿要提前準備,很多高一家長購買我們的志愿卡,我們的數據是實時更新的,高中期間都可以用。”一位商家說,每到高考前,他們的短期卡和長期卡都特別緊俏,很多家長搶在了高考的“起跑線”上。為了說服記者購買,這位商家說,“我們這還有家長是老師推薦過來的。我們公司在深圳,跟深圳中學有合作,還有一些學校來團購。”文/本報記者 李夢婷 武文娟
專家觀點
報考不應過度依賴機構
了解考生意愿最重要
據了解,為了讓考生能夠科學合理地報考志愿,本市教育考試院每年都會為考生提供高校招生簡章,讓考生和家長了解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及專業培養特點等基本情況,還會公布本市高考“一分一段”分布情況,讓考生了解分數分布情況。
同時,每年市考試院都會舉辦網上高招咨詢,多所高校在線有針對性地回答家長和考生提問。此外,本市各高校也會在志愿填報前舉辦各種形式的線下高招咨詢,幫助家長和考生選擇理想學校和專業。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家長之所以提前購買準備志愿填報是因為家長缺少判斷能力,對孩子的了解不夠,對大學的了解也不夠,“家長可以參考高考志愿填報輔導機構的一些數據,但是不要過于迷信和依賴機構。”
儲朝暉建議,在給孩子填報志愿的過程中,家長和機構的意見只能為孩子提供參考,最關鍵的還是聽從孩子的選擇。“現在很多家長害怕孩子選錯,但人生就是試錯的過程,有了親身的體驗才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儲朝暉說。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調查
教育考試院否認提供“內部數據”
價格差別大 從十幾元到上萬元不等
北青報記者還發現,這些志愿卡價格差別極大,最低的只需要十幾元,最高的則達到一萬多元。家長如要購買志愿卡,還需費一番工夫進行比較。
北青報記者以家長身份咨詢了某商家,該商家標出所售賣的“高考志愿填報卡”價格在15元到588元。工作人員向北青報記者透露,15元的卡最多只能用到6月15日,而588元的卡可以用三年。“如果孩子今年不參加高考可選擇購買588元的卡,數據也是實時更新的,有很多高一家長購買。”
此外,還有很多機構打著“專家一對一輔導”的旗號要價上萬元。一家教育機構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除了線上服務外,該機構有專家提供一對一服務,專家現場手把手指導志愿填報,但價格至少12888元。“填報老師也是用這個系統里面的數據。但是會有人工的、個性化的、專業性的建議,您需要咨詢的話,我聯系一位老師,給您打電話交流一下。”該工作人員熱心地說。
然而,另一家主要售賣幾百元志愿卡的客服則表示:“購買我們幾百元的志愿卡就夠用了,很多機構宣稱的專家就是學校的普通教師,出上萬元買這個不劃算。”
商家自稱使用內部大數據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些志愿卡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是打著大數據的概念在進行銷售。幾個志愿卡商家告訴記者,這些數據是他們通過與相關考試中心合作“弄”到的,在網上查不到這些完整的數據,有些數據根本不會公開。
這些志愿卡對數據庫的介紹都大同小異,但極具誘惑性。一個商家稱,購買志愿卡可獲得“上千所大學全方位數據查詢,并有強大院校對比功能”,這里面包含院校性質、地區、特色、重點學科等基礎信息。此外,還能查詢上千所院校歷年分數線,包含線差、錄取最低分、最低位次等。
某商家給北青報記者發了一段系統演示視頻,一位老師在演示過程中不斷強調數據的重要性、可靠性。這名老師說,在他們的系統上可以搜出往年同一地方、同一分數的考生考上了哪所大學和專業。“比如,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江西理科所有考600分的學生被哪些大學和專業錄取了。”這位老師還強調,“沒有我們的系統,你們是利用不上這些信息的。”
“你們也許可以在網上搜到這些信息,但只能搜到一部分,不可能搜到百分之百的信息,但只有百分之百的數據才有用。”該老師說,零碎信息只會浪費時間,造成落選和浪費分數的結果。
為了強調數據的可靠性,這位老師說:“我們的系統是依據每個省的高招政策開發出來的,數據和國家教育考試院合作開發,只有他們才有這個數據。”這樣的說辭存在于很多同類志愿卡的宣傳中。“我們是百分之百對應各地考試院的數據的,這些數據不合作沒法弄到。”另一商家稱,這些數據不會公開,在網上根本查不到。
教育考試院否認與企業合作
然而,北青報記者在網上反復檢索,查不到叫“國家教育考試院”的機構,教育部的考試中心叫“中國教育考試網”。緊接著,北青報記者以家長身份咨詢北京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表示,北京教育考試院沒有跟任何社會性機構或企業合作,“我們建議家長多關注招生簡章、招生目錄以及往年的錄取情況。”
此外,北青報記者還注意到,在以上網售志愿卡的評論頁面里,有不少消費者在使用后對數據的可靠性提出了質疑。有消費者留言說,他關注的學校2017年招生51人,數據卻顯示30多人。也有消費者在評論里提醒其他購買者,“當參考還行,完全按這個數據填志愿還是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