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浪潮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其中包括個人隱私泄露。2017年12月11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及相關問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新華網 1月8日)
想必許多人都深有體會,網絡世界看似隱秘,其實根本沒有隱私,在網絡上基本上就是‘裸奔’的狀態。對于企業而言,大數據時代下,沒人知道哪些數據會成為未來商業發展的重點,所以,擁有足夠多的數據才是重點。搜集的數據越多,營銷價值就越大。
事實上,各大企業這種做法無可厚非。第一,大數據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之一就體現在企業通過大數據手段在搜集各種數據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斷完善企業產品。對于企業而言,利用電腦軟件、手機APP獲取用戶某些權限是可以理解的,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信息的商業價值。第二,由路卡德物質交換規律可知,任何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時,總會在兩者之間出現某種交換。所以并不存在絕對的隱私,但凡與外界有接觸,都會留痕跡。企業收集這些痕跡進行大數據分析,在按照用戶口味、需求推薦產品的做法也是合情合理的。第三,對于用戶而言,企業建立在大數據分析基礎上根據用戶需求推薦產品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也給用戶本身提供了便利,同時節約了用戶的時間。
綜上看來,企業搭乘大數據的快車進行盈利的做法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對于某些軟件、APP近乎“耍流氓”式的要求我們都需要警惕。大數據是數據共享,而非隱私共享,企業在操作過程中應時時刻刻注意保護用戶的隱私權。但究其根本,在大數據時代下,要真正切實做到用戶隱私權的保護,就需要法律和監管緊跟大數據腳步而不斷更新、完善。
首先,法要“明”權,隱私保護要成體系。要想隱私保護成體系,首先,在法律中就需要有明確性、可操作性強的規定,提高隱私權保護的可執行度,在立法層面將原本分散的保護規定整合起來,建立起專門的保護機制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其次,強化監管勢在必行。法律是社會健康運行的基礎保障,最主要的還是要看監管和執行,不能讓法律失去其本來的效力。所以,強化對巨頭企業行為合法性的日常行政監管非常重要,要有針對性地對企業展開檢查,建立適當的個人信息侵權行為行政處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