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年代,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互聯網的各個領域。而在知識產權行業,大數據技術應用可以說是方興未艾,并未形成大規模的應用與實施,隨著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和機構的崛起,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客戶服務滿意度,降低成本,甚至改變未來的行業格局,將是知識產權行業不可回避的問題。
什么是大數據?知識產權的大數據指什么?
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是一座金礦,數據本身并不會產生任何價值,最重要的是大數據的應用。
我國的商標申請量、專利申請量及版權申請量與日俱增,2016年我國商標申請總量已經達到369萬多件,而專利的申請量創新者提交了310萬件。如果從全球范圍看,數量更是驚人:過去50年,僅全球的專利數量,其數據總量已經超過1億條。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采集、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對企業經營決策具有參考價值的資訊,將對我國創新驅動發展將具有重大作用。
此前,關于知識產權的大數據,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科技信息事業部主任劉化冰曾介紹“從廣義上看,知識產權大數據除人們平常接觸較多的專利、商標等數據外,還有著更廣泛的內容——凡有知識產權應用的地方,都會產生知識產權的數據資源。它不僅包括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識、植物新品種、域名、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也包括與知識產權密切相關的科技期刊論文、知識產權相關法律裁判文書、知識產權實施轉讓、商業情報等數據。”
大數據可以應用于知識產權行業的哪些地方?
知識產權大數據的巨大價值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事知識產權大數據的研發和應用。目前,許多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都很重視大數據資源的積累、建設和應用,開始嘗試探索新的數據應用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總體上說,對知識產權大數據的挖掘還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中國知識產權行業的大數據主要應有到以下幾個方面:商標、專利、版權的基礎檢索;專利撰寫;知識產權數據分析與競爭分析等;知識產權評估、質押和金融等方面的應用。
檢索應用:在商標、專利、版權的檢索過程中,知識產權申請總量和申請過程產生的海量數據資源,為大數據在知識產權檢索應用上提供龐大的數據基礎,同時隨著知識產權基礎申請井噴式的增長,傳統依靠人工方式檢索知識產權相似性的難度越來越大,工作強度也越來越大,大數據人工智能可以此類機械性的工作進行有效的數據清洗和數據比對,并逐步完成機器學習和提升的功能。
專利撰寫應用:基于大數據撰寫專利背景技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輸入背景技術的關鍵詞;根據所述背景技術的關鍵詞在預定數據庫中進行檢索與之對應的對比文獻;顯示所述對比文獻中帶所述背景技術的關鍵詞的已有專利的背景技術對話框,通俗講也就是在數據庫中輸入最基礎的技術交底書,進行智能檢索撰寫,目前此項技術等留在概念炒作和簡單專利撰寫領域,實現方式也采用是“人工”+“智能”的方式,大數據人工智能將成為知識行業新的課題,至于是否能成功也取決于技術與資本投入。
知識產權數據分析:對于知識產權的數據分析,可以掌握競爭者的優勢和劣勢,還可以從分析中了解所在行業走勢,從而在市場營銷、產品開發、公司戰略上有所突破。數據即優勢,掌握數據信息即掌握了先機,大數據在這個領域的應用通過提供最新的專利數據,幫助企業從專利中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捕捉到市場先機和競爭動態。
知識產權評估應用:大數據的核心價值在于分析,對于專利數據而言,其相對于其他數據具有先天優勢。如果基于專利大數據分析建立完備的行業技術脈絡及市場分布,將能為充分考慮法律、技術、經濟要素建立評估算法提供可靠基準。相比于現有評估方法,以大數據分析為依據的專利權價值評估將更為全面和客觀,從評估角度而言,更能從專利權的法律和技術本質上趨近于其真實價值,也能夠以行業產值為科學依據,更有針對性地體現出相關專利權的市場價值。
目前知識產權行業大數據的應用現狀
就大數據技術領域而言,偏應用領域的技術居多,而提供大數據基礎平臺建設的較少,絕大部分企業屬于在自身傳統業務基礎上為適應大數據的發展要求而拓展形成相應的大數據業務,只有少數幾家涉及大數據技術的較全面解決方案和基礎平臺建設。在這里,可以從企業運用大數據及知識產權服務行業運用、開發大數據兩方面分析。
第一,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大數據的應用。
就目前而言,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大數據一般在為企業技術發展提供檢索,提供僅供和防御的數據分析,培養和促進企業的創新能力上。
知識產權檢索是為了了解自己和對手。對于企業而言,通過對專利數據的深度解析,可以了解技術發展的路線、方向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對發明人、申請地域、申請數量等分析,可以了解競爭對手動態等。
提供進攻和防御的武器。商場如戰場,從進攻武器的角度來看,為了防止競爭對手,只能通過專利布局來遏制,企業都應該在通往未來的產品道路上盡可能多的埋上你的專利地雷;
從防御武器的角度來看,規模較小的企業可以在某個細分領域進行深入的專利分析,尋找技術的空白點,并圍繞大企業的核心專利布局周邊外圍專利,從而與大企業的實現交叉許可,獲得市場上的準入權與豁免權。
培養和促進企業的創新能力。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在于企業全體員工對知識的積累和合理運用。而知識產權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恰好能提供這樣一個平臺,針對同一個技術問題,有不同領域的專家在各自領域都做出了解決方案,企業的員工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各領域專家的知識,補充自身知識結構空白點,避免重復研究,開闊創新思路,同時結合自身企業現狀,合理利用進行再創新,這樣的環境是企業需要很長時間去構建和培養的。
第二,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對大數據的應用現狀
首先,知識產權服務行業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對于大數據的應用和開發也處于相對初級的層次。目前,主要有開發檢索軟件、工具;知識產權行業分析;建立大數據平臺三種形式。
以中細軟為例,在開發檢索軟件工具層面,中細軟開發了知識產權管理軟件“細軟寶”,客戶不僅能夠從“細軟寶”中查詢商標,并且還能夠實現迅速下單及迅速買賣的體驗。當然,行業中也有其它的企業開發出不同的查詢軟件,例如白兔、權大師、智慧芽,都有相應的自主查詢軟件。
在運用大數據進行知識產權行業分析領域中,最常見的是報告形式,例如中細軟知識產權研究院每年會定期出不同類型的行業報告,他們最近新出的一篇報告內容是《2017-2018專利申請行業分析》,基于大數據的角度分析全國專利申請量及申請類別等形式。
同時,中細軟也在建立大數據平臺上花費了較大的心血。中細軟目前的品牌定位就是創新科技服務云平臺,該平臺把集團成立16年來的知識產權基礎數據、交易數據、金融數據有機融合,并相互貫通,從而實現了在大數據基礎上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途徑。
未來大數據與知識產權共生暢想
未來,知識產權大數據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筆者提出幾方面的構想,歡迎與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討。
大數據在知識產權金融領域的應用。
對于解決質押、融資等金融問題,及IP價值的實現有很多難點。
例如,雙創熱潮在持續升溫,大量持有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旺盛,卻苦于手中的知產資本不能快速變現,難以支持研發和生產。還有,一項知識產權到底值多少錢,需要有專業的評估機構進行客觀的評估,需要強有力的擔保機構分擔風險,還要有熟知知產金融政策的法律平臺進行保障。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隨著技術的資產化,知識產權金融將成為無國界的世界級銀行。它提供知識產權金融的閉環服務,它聯動持有人、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銀行信托三方。主要解決質押問題,構成資本的閉環,讓創新在資本的扶持下生生不息的生長。
區塊鏈技術在知識產權領域的應用。
目前,區塊鏈技術已在相關技術領域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這主要是源于該技術存在帶動各個產業變革的潛力。作為一種高效可靠的數據存儲與交換方式,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為那些依賴于數據存取的行業(諸如,知識產權領域)帶來變革。
實際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范圍遠遠超越金融領域,比如(從某些方面來講)該技術甚至有可能會以一種曾被認為不切實際的方式來讓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變得更加高效或者簡單。而從知識產權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最著名的用途便來自于其自身最基本的功能。即,該技術可作為時間戳信息的分布式數據庫來記錄知識產權資產的產權鏈(chain-of-title)以及所有權情況。在區塊鏈中,所有權可以按照順序實時地持續更新,從而可以為任何一種知識產權資產的轉讓活動提供不可篡改的跟蹤記錄,并且再也無需去尋求第三方信托的幫助。
知識產權攜手大數據助力“互聯網+”。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知識產權與大數據是互聯網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支撐。知識產權保護是“互聯網+”的核心,“互聯網+”的新技術的法律適用對知識產權保護構成挑戰,發揮知識產權主導作用就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命門”。
知識產權保障大數據創造未來產業生態。
創新是開啟未來大門的鑰匙,知識產權和大數據的融合將創造全新產業生態圈。大數據為知識產權運用提供方向和落腳點,知識產權則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大數據將碎片式的、相互獨立的知識產權“信息孤島”和“應用孤島”連接起來,形成信息共享的知識產權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大數據應用全過程和創新發展的全領域。既要防止數據資源壟斷,保護創新動力;又要激勵數據基礎資源共享,發揮最大效能。
原文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211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