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色取樣”速度加快至少2.4萬倍
在后摩爾時代,計算機的形態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如何可持續地提升計算能力?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陸朝陽在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上表示,這已經成為一個基礎而重大的問題。
今年5月3日,中國科學院宣布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
該研發成果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朱曉波等,聯合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組共同研發而成。這意味著中國在基于光子和超導體系的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進展。
實驗測試表明,該光量子計算機的“玻色取樣”速度不僅比國際同行類似的之前所有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同時,通過和經典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ENIAC)和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TRADIC)運行速度快10-100倍。
總體處于基礎研究階段
關于光量子計算機未來的應用,陸朝陽表示,它能夠通過一些特定算法的設計,解決一些重要的特定問題,包括密碼破譯、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等。
他舉例,“如果我們要來分解一個300位的大數,用億萬次的經典計算機需要15萬年的時間,如果我們有萬億次的量子計算機,則只需要1秒鐘。”
據了解,目前整個量子計算機的領域遠遠沒有發展到這個水平,總體還處于基礎研究的階段。
“我們發展了同時具備高效率、高純度和高全同性的單光子源和超低損耗的光量子線路。對多個量子比特進行邏輯控制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能夠把它們糾纏起來”,陸朝陽說。
陸朝陽透露,今年年底,將上線高精度十超導量子比特的云計算平臺,公眾可以在線體驗量子計算。最近,團隊已經實現了18個光量子比特的超糾纏,進一步刷新了該領域的世界紀錄。
簡介
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處理能力,可通過特定算法對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如密碼破譯、優化、材料設計等)的求解達到相比經典計算機指數級別的加速。當前,研制量子計算機已成為前沿科學的最大挑戰之一,成為世界各國角逐的焦點。
點評
我們在計算上是一定要往前走的,新的技術一定要開拓延伸。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量子的結構、元器件、計算單元,還是量子程序的設計語言,都需要我們付出時間去研究。這一成果給我們計算的發展點出了一個方向,很值得肯定。 ——清華大學教授、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 楊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