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習近平主席在第七次全國人防會議上指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建設強大鞏固的現代人民防空體系作出新貢獻。”
人防綜合防護建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作為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具有人口密度大,重要經濟目標多,交通路網復雜等特點,是未來高技術戰爭中遭敵空襲的主要目標,是極容易在各種自然災害、人為災害中造成重大損失的區域。因此,城市人防綜合防護體系建設極為重要。
人防綜合防護體系建設是積極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體現,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城市整體安全為核心,運用大數據掌握城市運行中的關鍵要素,消除影響城市安全的各種不利因素。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安全規劃、安全建設、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務等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人防有哪些大數據資源
總體來講,大數據為人防綜合防護體系提供“七大數據資源保障”“兩大應急服務支援”。“七大數據資源保障”包括了人防宣教數據、人防通信資源數據、人防工程數據、人口疏散數據、人防警報數據、機動指揮所/車數據和人防戰備物資數據。“兩大應急服務支援”包括了應急指揮服務和應急通信服務。
大數據在人防綜合防護體系中的定位
戰時防空。人民防空是城市經濟命脈的“保護傘”,對于城市而言,交通、通信、電力等生命線工程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也是人民防空的重要防護對象。通過實施嚴密的組織防護,合理分散布局,積極組織搶救、搶修等措施,能有效提高這些重要經濟目標的防空襲能力。人民防空能有效保存國家戰爭潛力。人民防空以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為重要任務,通過人民防空教育和訓練,提高全民的防空意識和防護技能,注重修建規模合適的人員防護工程和人口疏散地域。人民防空能夠有效的穩定民心。在空襲發生時,極易引起心理恐慌和行動失措,動搖民心士氣。對此,只有通過平時的人民防空教育,戰時廣泛深入的人民防空動員以及切實有效的人民防空措施,才能使廣大群眾做好心理準備,增強防護信心。
平時服務,應急支援。人民防空能夠有效增強城市防災、減災能力。通過在城市建設中增強各種災害、事故的防護措施和手段,能夠減輕各種災害、事故的破壞程度。人防防空有效提高城市應急支援的能力。人民防空同時具備功能完備的人防工程防護體系、警報預警報知體系、指揮體系、通信網絡體系以及群眾防空組織體系。在城市應急事件中能夠實現防空防災資源共享,給政府應急救援體系注入新的保障,提高政府應急救援能力。人民防空有效提高了城市土地的綜合利用能力。人民防空建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不僅增強了城市防護能力,還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間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提高城市土地綜合利用效能。
大數據在人防綜合防護體系中的作用
人防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突出人防特色,實現人防資源優化配置和整合,為整個城市的智能防護提供保障。同時,人防建設需要融入城市建設大局,加強人民防空建設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有重點有步驟地組織實施。
加強應急指揮通信的保障能力建設。通過不斷完善人防基本指揮所、指揮中心、機動指揮所建設,構建地上、地下和機動相結合、“三位一體”的人防一體化指揮通信體系,滿足應急指揮通信的需求。
其一,構建一體化指揮體系。將現有的指揮調度系統與一體化指揮平臺對接,有了平臺技術支撐后,重點收集各類人防業務數據,充實人防基礎數據,為后續輔助決策系統提供數據支撐,形成分步實施,逐漸完善,最終達到全效高能的一體化指揮體系。
其二,構建人防綜合通信系統,集語音通信、視頻通信和數據處理為一體,多種通信網絡資源有效整合和管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及調度指揮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信息及指令上傳下達的速度,保證戰時防空指揮,平時應急處突及指揮的效率。
加強新技術下的信息綜合應用建設。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構建和完善人防“兩朵云”,一方面實現人防各類信息資源的采集、管理與應用,另一方面實現與政府其他職能部門(交通、公安、衛生、國土、經濟等)的信息共享,不斷提升信息惠民服務能力。
其一,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建設“人防戰備數據云”,實現功能完善的大數據支撐環境,滿足人防指揮、戰備值班、訓練演練和日常業務處理需求。
其二,按照“互聯網+”思想,構建非涉密的“人防公共服務云”,實現人防部門與其他政府職能部門間的資源共享。
其三,依托“人防公共服務云”,不斷擴展人防惠民服務建設。積極響應國家“數據公開,信息惠民”的相關政策,讓廣大民眾受益。
通過以人防大數據為主要抓手,利用云平臺關鍵技術,助推人防信息化發展,助力城市安全新模態,切實履行好戰時防空、平時服務、應急支援的使命和任務。為戰時防空提供輔助決策,為平時城鎮居民提供惠民服務,為政府應急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