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這為我們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加強銀行與互聯網大數據公司的合作注入了重要動力。”在日前舉行的“JDD-2017京東金融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上,江蘇銀行行長季明表示:“對于銀行來講,與互聯網大數據公司合作共生,是建設智慧銀行的必由之路。”
季明認為,合作共生不是同質的疊加,而是優勢的互補。“銀行具有三大優勢:擁有龐大高質量的數據優勢;長期風險管理的能力優勢;廣泛客戶基礎的信用優勢。互聯網公司的三大優勢有:服務簡單快捷;應用場景豐富;批量業務及信息收集處理優勢明顯。但其中最為核心的差異是,數據的擁有來源、范圍、性質和方式上的巨大差異。互聯網公司的數據主要來源網絡,在客戶瀏覽網頁或購買過程中獲取的大量消費行為的非結構化數據;銀行的數據主要來源自身,在客戶選取金融產品時獲取的金融交易記錄的結構化數據。”季明說:“在互聯網大數據的運用方面誰有活力,誰有創新能力,誰能抓住機遇,就會在合作競爭中率先獲得成功,這是新的經濟金融生態環境下銀行家跳出狹義銀行觀的前瞻性選擇,是建設智慧銀行的必由之路。”
“銀行在雙方合作中要運用加法思維,追求乘數效應。”季明介紹說,目前與江蘇銀行建立合作關系的互聯網公司達24家,在數據挖掘、模型建設、產品設計、平臺打造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了優勢疊加,初步搭建了智慧銀行體系,包括智慧風控、智慧營銷、智慧管理、智慧運營等眾多創新模式和創新平臺。
最后,季明表示,互聯網大數據公司與銀行要在改變中變革,在共生中長生。“未來,銀行的智慧化建設之路應引入互聯網大數據基因。銀行不會消失,但傳統銀行的經營模式一定會改變。銀行要與互聯網大數據公司構建一套全新的體系,體現普惠性和社會性,打造智慧銀行。在未來,銀行與人、企業的交互更加自然、自動。通過大數據,針對企業的識別和分析也從人工演變為自動。在未來,銀行的產品會更加標準化,簡單化。產品將被標準化為各種特征的構成,并按照客戶的偏好和產品的關聯性進行分類,金融產品也將真正放在虛擬的‘產品超市’任客戶選擇。在未來,銀行的界面將更加生活化,場景化。所有的金融服務將會緊密結合客戶的生活與工作安排,主動發現客戶的喜好及習慣并直接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