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把淮南建設成為全國爭先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和創新應用集聚地。”淮南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大數據辦公室主任何留進在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時介紹稱,傳統的“能源之都”淮南如今已加快“挖煤礦”向“挖數據”轉變,打強數據資源牌,該市大數據產業基地列入安徽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轉型升級打強數據資源牌
淮南是我國最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之一,這座因煤聞名的城市煤炭探明儲量153億噸,是全國13個億噸級煤炭基地之一、全國六大煤電基地之一。然而,在煤炭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的今天,淮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及繁重的轉型壓力。
如何培養優質接續產業,化解去產能之“痛,成為淮南市不得不面臨的難題。為此,淮南在2001年提出了“云海戰略”,將云計算納入城市發展戰略。作為淮南大數據產業的代表性人物,何留進告訴央廣網記者,如今的淮南,數據中心IT設備能耗值1.45,達到國際T4最高標準,并與合肥形成兩地雙中心雙備份和安全、低成本、可參照的綜合比較優勢。
隨著大數據產業發展氛圍的愈發良好,來淮南扎根的大數據項目也越來越多。“2016年1月到現在,注冊與之相關的企業有2000多家,目前有400多家留下聚集在淮南。”何留進說,地處國家光纖主干道和南北地理地質分界線上,淮南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現階段已到了大數據產業爆發時期,除了企業的聚集外,人才和價值的聚集也成為主要特征。”據他透露,為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坐落于淮南市的安徽理工大學于去年還成立了數學與大數據學員,為輸送源源不斷的大數據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能源之都”變身智慧城市
由于經濟轉型升級的調整,“能源之都”淮南另辟蹊徑,找到了發展的新路子。央廣網記者了解到,目前淮南市已初步形成大數據存儲、交易、應用三大體系產業鏈,去年實現產業產值26億,預計今年底將達40億元以上,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新動能進一步增強。
創新理念為淮南開辟了大數據產業的新陣地,而平臺則是其得以依賴的“根據地”。9月15日,在淮南市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內,穿過幾重厚重的大門之后,一排排黑色的金屬機架呈現在央廣網記者眼前,里面有序存放著一臺臺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電源架等設備。
在B列18架前,央廣網記者看到騰訊用來放置視頻服務器的機柜。據該中心網管中心運維室經理程炎介紹,淮南數據中心是騰訊在華東地區最大的CDN節點和控制調度點,而像阿里巴巴、樂視、百度等12家知名企業都已經入駐中移動數據中心。
而在7.1萬平方米的“江淮云”創業孵化平臺和9.6萬平方米的“智慧谷”科研孵化平臺內,中科院大氣所地球系統與環境科學超級計算中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八研究所光電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大數據平臺,淮南市正積極推進大數據+政務管理、大數據+社會服務、大數據+產業創新,不斷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
“牽手”滬浙實現“共軛效應”
轉型不易,探索亦難,平臺搭建好了,唯有精耕細作方能做大做強。因此,在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道路上,淮南市不斷向東“看齊”,積極加強與浙江、上海等大數據產業第一方陣的交流協作。
何留進向央廣網記者透露,近半年來,淮南市相關單位負責人頻繁前往上海“取經”。“上海的很多老工業區如今都變成了‘實驗場’,用于發展大數據產業。”何留進認為,如何與中國大數據產業最先進地區實現互通有無,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借此契機,何留進及其團隊大膽提出“共軛發展”模式(“共軛效應”系物理名詞,指共軛體系中由于原子間的相互影響而使體系內的π電子或p電子分布發生變化的一種電子效應),即互相搭建各自平臺,實現數據資源交易合作,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又利用大數據進行結算。
據其介紹,淮南市還與杭州市諸多電商企業合作,“今年以來,已經有11個與阿里巴巴有關聯的上市企業來淮南落戶。”何留進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行“集聚+共享”理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全市大數據產業發展,加快構建長三角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存儲、交易及應用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