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學生多維數據,建立認定模型實現精準識別。依托大數據技術手段,建立基于模糊預算的家庭經濟困難數據認定模型,涵蓋每月消費數據、家庭收入水平等13項數據指標。在模型量化評估基礎上,采用電話、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學生具體情況,擬定資助等級,并通過四級評審制度和公示制度,確保實現精準資助。依托信息采集系統對新生進行經濟困難預認定,為入學后的一對一幫扶夯實工作基礎,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開展經濟狀況動態監測,優化過程控制實現科學管理。制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濟狀況動態管理辦法,利用學業數據、一卡通消費數據等加強動態監測支撐,將國家助學金等9個資助項目納入監測范圍,結合班主任、年級輔導員的深入調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資助方案。2016年,通過動態監測對36名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提供了臨時資助,并對數百人次的資助等級進行動態調整。
資助與育人有機融合,打造品牌項目實現精準幫扶。打造“成長1+1”結對幫扶項目,選配成長導師與經濟困難學生結對,提升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創設“綠色氧吧”工作坊項目,構建開放的朋輩互助平臺。實施學業規劃引領項目,瞄準學生成長發展主業,確保每名經濟困難學生不掉隊。開展“陽光助學”課外輔導項目,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和社會責任感教育,拓展資助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