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隱私和大數據之間的關系已經變得非常敏感,隨著新興技術產生大量數據,關于兩者之間“辯論”才剛剛開始。
隨著日常生活中數據生成設備的數量不斷增長,因此關于應將數據公開,以及何時應將個人數據視為私有的爭論也在不斷增加。
SAP國家安全服務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rk Testoni說,“我們擁有所有信息,而且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還沒有真正決定什么是私有或公有領域。”
“數據公開可以帶來很多便利,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安全問題,”Testoni說,“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這些問題將尤為突出。”
最近很多新聞事件也涉及到這些問題:12月,阿肯色州的縣檢察官要求亞馬遜交易客戶的Echo智能揚聲器的數據,原因是一名男子被發現死在客戶的家中,檢察官認為語音解析服務可能記錄了可能解釋死亡的信息。
今年1月,紐約市推出了新的法規,要求乘車服務(如Uber和Lyft)轉交關于用戶在哪里接機和下車的數據。該城市計劃分析數據,以確保驅動程序遵守規則,要求他們連續工作不超過10個小時,但Uber鑒于涉及客戶的隱私問題,拒絕提供。
關于大數據和隱私的問題在未來幾年會變得更加突出。由于安全問題,城市和政府機構正在更多的地方安裝攝像機。面部識別技術的進步,主要由深度學習驅動,使得視頻數據更易于搜索。與此同時,消費者也正在采用新的工具,例如連接的家庭設備和健身追蹤器,這些設備產生了大量數據,所有這些在理論上對刑事調查人員和國家安全機構都有用。 “我們一直對政府將要采取的措施持懷疑態度,”Testoni說,“隨著公眾意識的提高,人們將更加關注政府的舉措,關注信息的使用情況。” Testoni表示,政府需要技術產品和服務來簡化條款合同,使人們易于閱讀和理解他們。
這些政策應包括公司將用戶數據轉移到執法機關的情況。事情已經朝這個方向發展,但很多時候政府無法跟上技術變革的步伐,這樣很容易導致人們認為政府在濫用他們的數據。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們將有幾十億物聯網設備連接,”Testoni說,“數字化信息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一倍,關于大數據和隱私問題的辯論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