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很困惑,首先是缺乏專業的教師隊伍,統一的教材也沒有,開展大數據驗證的平臺就更不用提了,這不是一家高校的問題。”昨天上午,一場名為全國高校(高職)大數據師資培訓班的交流活動在南京舉行,對于時下流行的大數據研究及其運用,來自全國不少高校的教師在交流中表示,針對教育部自去年才設置的大數據相關專業,目前各高校在本、專科段人才培養上已經遇到瓶頸。
中國云計算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信息協會大數據分會副會長劉鵬教授告訴記者,隨著信息爆炸和所有人群電子痕跡的采集,全世界的大數據容量正在以大家想象不到的速度快速增長。“全球2004年的大數據容量為30EB(以日常接觸的手機內存容量GB為標準,一EB大約等于11億GB),到2013年這個數字已經是35000EB。對達到這樣一個量級的數據如何處理,不僅僅是計算機硬件的問題,更是軟件和整個解決方案構架的問題,客觀上要求必須有大量的專業性人才。很遺憾,大數據相關本科專業去年才開始設置。”
記者了解到,由于大數據和互聯網、計算機聯系緊密,目前在不少高校,教授大數據專業課程的基本為計算機、智能控制、管理等專業的教授,但大數據課程本身有自己的體系,包含云計算、大數據、大數據挖掘、深度處理等多個門類,除云計算現在有統一的教材外,其他課程均缺乏專業的教材。“解決教材只是問題的部分,大家都知道大數據是建立在運營平臺上的,高校本身并沒有掌握可以利用的大數據。如果不能讓學生們有動手、驗證的機會,光有教材同樣作用不大。”作為本次培訓的主講人,劉鵬表示未來幾年,國內對大數據人才的年需求量達到150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做數據篩選、挖掘等運營維護的基本工作,這也會成為部分高職、專科院校的主要培養方向,至于本科及更高層面的教學,應該側重大數據軟件開發、深層運用等方向。
針對目前國內在大數據人才培養方面遇到的問題,劉鵬教授認為解決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大數據行業也是隨著互聯網發展在這兩年才迅猛爆發的,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高校師資的問題。通過一年的多批次培訓,到明年最起碼可以解決統一教材和部分教學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