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內容產業里有個新詞被提及了不少次——“小內容”。這個概念是由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移動事業群總裁何小鵬提出的,他在上周的鈦媒體T-EDGE年度盛典和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兩項活動上都發表了圍繞“小內容”的演講。
何為“小內容”?首先,碎片化信息當道不難理解,微博可看作是一個“微內容”的組織。微內容跟小內容怎么區分?小內容是微內容的進階,區別于微內容,小內容不需要依托人跟人之間的關注關系和好友關系,小內容有沉淀價值,有媒體價值,小內容的商業價值也會比微內容更高。何小鵬認為小內容正在成為內容信息領域的趨勢。
數據化驅動了小內容的產生——因為用戶個性化被放大了,用戶對內容和服務本質的增值需求不斷提升。信息時代已過渡到數據時代,我們每天面對的內容正在悄然變化。
爆炸過后 內容分發重建信息秩序
隨著IT技術,尤其是web2.0技術的出現,打破了信息由點至面的傳播方式,實現了由小媒體、自媒體為內容產出者的新時代,自此,信息開始呈現出了爆炸式的增長,如今,信息已如超級市場中的商品一般任由我們選擇,而我們也樂此不疲地在各種渠道之間靈活地切換,尋找我們想要的資訊。但信息發展的速度卻完全超乎我們的想象。
搜索引擎的出現緩解了信息爆炸早期信息分散的現象,借由蜘蛛程序抓取關鍵字,伴隨搜索行為,我們可以精確的在一個頁面下找到我們想要的信息。但這也只是暫時緩解了燃眉之急。如果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簡單的技術升級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一場革命,一場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革命。
實現信息找人的關鍵,是在于理清“信息”與“人”之間的關系,而理清關系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學會定義“信息”和“人”。
對信息的定義可以從其內容本身出發,這并不是很困難,但對人的定義就沒那么容易了。一個人的背后,除了包含社會屬性,還有個人屬性,因此單獨研究社群特征不足以滿足對人的描述,我們需要更加精確、更加完整地描述每個個體的特征。而大數據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用戶與互聯網的每一次接觸,除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以外,背后還產生了數據,當把海量的數據聚合起來時,我們看到數據不再只用來傳遞信息,更可以用來描述一個用戶的各種特征。
DT時代的內容將會如何變化
然而大數據的核心價值并不在于龐大的數據,而是在掌握龐大的數據后,對數據進行有效的加工和處理,這就是DT(Data Technology)的由來。在一財數據盛典上,何小鵬說,兩年前的UC早就有一億的日活,但直到和阿里巴巴合作后,才更立體的發揮到數據的價值。當把這個問題想通后,不僅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更解決了廣告主與內容產出者之間的關系。的確,一個好的環境除了需要滿足,更應該是一個健康的、可以自我完善的系統。如今的UC,在接入阿里大數據后,描述用戶的方式增加了行為軌跡、內容喜好、閱讀能力、媒介類型、人口屬性、場景類型、人群聚類,極大的豐富了描述用戶的標簽屬性,實現了“場景+社群”模式的內容分發,推動了內容供給、消費、商業側的共同升級,這是每一個內容分發平臺都希望做到的。
不僅是分發,大數據也在推動內容的變化。從大的內容到小的內容,再到小的時代,這個領域中每個參與者都有巨大的機會,由于打破了內容與流量之間的限制,讓小內容獲得了與大內容同樣的生存和發展機會,打破了原有“百分之二十最好的內容獲得百分之八十的流量和時長”的枷鎖。眼下,頭部內容的市場正在不斷被削弱,流量傾斜已經無法支撐大內容的生存,未來專業的小內容生產廠商一定會成為主流。
趨勢之下,大中小玩家紛紛排兵布陣。何小鵬對外宣稱,阿里文娛將對小內容進行深度布局。另外他也認為,同樣對于小型的PGC團隊來看,可以做到獨角獸的機會都是非常之多的。
如今的大數據在從三個不同的層面發揮著價值,精準、預測、創造,由于這三個價值的存在,讓“信息”找“人”成為了可能。2015年,馬云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曾經提到,現階段,我們正處在由IT時代向DT時代的過渡。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于每一位從業者和創業者來說都有著相當大的機遇,如何把握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便利與優勢,才是成功的關鍵所在,洞悉互聯網背后的數據價值成為了每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重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