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眼里,內陸省份貴州跟“欠發達”總是扯不清關系,這里雖然青山綠水、資源豐富,但傳統產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然而,這個印象從2013年貴州發力大數據產業開始,逐漸被扭轉。
2013年被業界廣泛視為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大數據元年”,也是貴州大數據產業的謀劃之年。
3年來,貴州把發展大數據產業作為后發趕超的戰略舉措。最新數據顯示,貴州搭建的大數據平臺“云上貴州”,引入了國家11個部委,10多個行業,20多個企業集團的數據中心落戶州,日訪問量超過了10億人次。貴州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大數據交易所,會員單位達到410家,交易額已經突破了7000萬元。
在11月10日的2016中國·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貿易洽談會上,美國華僑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宋湘表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面前,貴州的大數據產業也不逞多讓,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決策層的強大支撐。
2012年1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推動貴州的信息網絡設施建設,培育發展電子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技術研發,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在深入分析自身優勢資源后,貴州發現,自己跟大數據產業有著天然的“緣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數據中心可以直接換風降溫,比其它同等條件下的數據中心節電10%—30%;煤炭、水力等能源豐富,電價較低,可直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地質結構穩定,遠離地震帶,是數據容災備份中心的安全選擇。
宋湘表示,做大數據,更重要的是數據開放。“要把數據向社會公開。采集數據、積累數據、共享數據,這樣對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后續數據的空間計算、采集、運用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宋湘說。
大數據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也為貴州不斷創造著商機,將貴州作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之一便是例證。宋湘認為,基于中央、貴州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貴州的大數據產業或已超過北京和上海。“大數據只是工具和載體,貴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這個載體,疏通上下游,形成生態鏈。”宋湘說,“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大行其道,智能制造這些行業會有爆發性增長。而這些爆發都將依托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