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學習會議時提出,“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這將有助于實現不同層級、不同地域、不同系統、不同部門數據的互通互聯。以大數據為戰略資源的第四次產業革命正以勢不可擋的力量席卷而來。
10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提出“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的必要性,“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如果說第三次產業革命是最大程度影響人類社會生活的科技革命,那么我們即將迎來的第四次產業革命將是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徹底顛覆。
第四次產業革命,是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這些全新的技術力量,正是以大數據為主要特征和戰略資源,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與其息息相關。可以說,大數據正是推進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重要動能。由此,大數據產業發展就具有非產重要的戰略意義。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陳偉曾表示,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夠總結經驗、發現規律、預測趨勢、輔助決策,充分釋放和利用海量數據資源中蘊含的巨大價值,能夠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行業的深度耦合、交叉創新。
然而,盡管大數據產業近年來發展態勢良好,卻依舊存在一定問題——數據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九次方大數據創始人王叁壽曾提出,只有數據和數據碰撞才能迸發更大價值。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無疑將迅速推動大數據開發、共享、利用,實現大數據與眾多傳統領域的結合,激蕩全產業鏈生命活力,促進第四次產業革命深化滲透。通過大數據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實現產業升級,提高質量效益,使大數據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最終實現更優的國家管理、社會治理。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副總工程師、中國數據中心工作組組長鐘景華說,“數據中心和大數據,就像發電廠和電的關系。發電廠通過加工煤、燃氣、燃油等生產電,數據中心對各種數據進行處理、存儲、傳輸,而后產生大數據應用。”
建設全國一體化的數據中心,是契合中國數據信息發展態勢的必然選擇。中國正在成為真正的數據資源大國。而巨大數據資源中,80%是政府數據。
如何開發與挖掘龐大體量的政府數據,釋放價值力量?王叁壽帶領的九次方大數據采取了鋪設政府數據管道的方式。他認為,如果將政府大數據比作“自來水”,那么,只有通過數據管道接入“自來水”,才有可能生產出更有價值的各種“飲料”。從這個角度來看,九次方大數據公司戰略目標恰恰與國家戰略高度吻合。
隨著2014年“大數據”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3月,“十三五規劃綱要”發布,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正式將大數據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到今年7月,《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發布并提出,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進一步推動數據互通互聯。如今,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大數據的發展的的確確為科技發展與創新、產業轉型與升級帶來巨大的沖擊與重塑。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到來,也正是在以大數據為戰略資源的勢不可擋的力量中加速推進。
學習會議中,習近平認為,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大數據中心,正是要擊碎行業、部門、地域、層級之間傳統意義上的壁壘隔絕,使數據資源走出深閨,從而以科技進步的力量,推動生產力釋放、飛躍。
王叁壽認為,在可見的未來,大數據和創新、新工業革命、結構性改革一道,將詮釋創新增長。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無一不承載著經濟復蘇壓力的當下,意義重大。在這一大背景下,大數據如同一股代表新生產力的清風,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扭轉經濟下行提供了生機和希望。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將推動這一變化,促進第四次產業革命持續釋放引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