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印象中影響學習的電子產品,搭載教學內容后,就能發揮正面作用。近日,在貴陽六中高一年級的物理課堂上,同學們就用上了Pad進行自主學習。
“布置預習大綱、配套練習題、錄制預習視頻、查看學生完成情況、在線師生互動……這些工作在Pad教師端上都能輕松完成。在課堂上,學生通過Pad完成練習題后提交,老師能根據統計情況判斷教學重點難點,不再像過去光憑經驗。”貴陽六中物理老師夏江說。
大數據應用于教育,能夠科學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程度、學習習慣,以及學校的精細化管理程度,以便為學生配置個性化的教育內容。
“智能手機能通過GPS繪制機主的生活軌跡,自動記錄去過哪里、吃過什么、做過什么,進而分析出機主的興趣、愛好、人際交往等。大數據正逐漸應用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領域。”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周進說,如教學中的電話教室、班班通系統,都是大數據變革教育的重要體現,“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正逐漸被新型技術化課堂取代。新的教學形式使授課時間、空間發生變化,也顛覆了課上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出題學生作答、老師訂正結果的傳統形式,將某些教學環節轉移到了課外,使師生有更多精力放在更關鍵的問題上,不僅活躍了課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
當前,我市正大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奮力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建設大數據綜合創新試驗區。市教育局搶抓機遇,積極迎接大數據時代、建設教育大數據、挖掘數據新內涵,構建貴陽大數據+教育的發展模式。
作為全國30個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監測改革試驗區之一,我市正在積極探索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的新路徑,建構“教學——監測——反饋——指導”的教學質量監測體系。由此開發了貴陽市教育質量常規視導監測平臺,采用多水平分析、“增量”監測、認知診斷、等值技術等現代質量監測模型和方法,形成面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等不同層次的可視化的、實時的、個性化的監測報告,為實現因材施教、學生個性化發展、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教育改革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市教育局正在制定《貴陽市大數據+教育工作方案》,探索教育理念、教學發放、教育教學評估與評價、教學數據統計分析、虛擬在線社區等網絡教學模式,促進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數字化、網絡化和現代化,構建“大數據+教育”云服務體系,推進教育數據資源共享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