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第十四屆Esri中國用戶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全國的5000余名空間信息產業從業者及愛好者參加了首日全體大會。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宋超智、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胥燕嬰、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馮先光、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副主任萬海斌、中國石油信息管理部總經理劉希儉等領導與專家出席了大會。
在大會上,IBM中國研究院李文軍博士結合IBM的認證計算和GIS的空間分析能力對環境大數據的分析、處理、挖掘和呈現,向受眾展示空間大數據對于環境監測和節能環保的巨大作用,并表示,未來空間大數據將會更多地泳衣環保領域,還大眾一片藍天。
在整個北京市目前官方一共有多少個站點在實時的監測空氣呢?正確答案是,在北京市1萬6千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只有36個。李文軍指出,這意味著一個站點要測得400平方公里的面積,這對于北京這樣特大的超級城市是極為困難的。
為了解決以上窘境,李文軍指出,應該把互聯網、大數據放在一起。他舉例說道,去年紅色預警的時候,就曾拿出數據分析,發現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雖然說大數據領域方興未艾,但幾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呼吁、倡導大數據。當今應該加強大數據分析工作,特別是以環保、以大氣污染能力為主,把種種的數據放到智能平臺里面來,基于空間的平臺做很多的分析后,將會得到非常有意思的結論。
面對當今的業界共同難題——智能大腦,李文軍表示,IBM將做一個超級大腦。主要借助大數據,而且一定要突破說空間數據只能看圖,只能簡單的分析這樣的一個層面。
對此,IBM把大數據真正放進去,只有這樣才會對民生做出貢獻。他舉例說道,這次我們首先用傳感器網絡,我們把這個互聯網技術引進來以后,大家看到這個圖是北京的地圖。我們在北京布了大概1000多個這樣高密度的傳感器網絡,可以分析整個PM2.5的狀況,這個紅色和黃色的就是代表了兩個公眾。
大數據,特別是空間大數據分析將會對政府非常有用,同時對個人的衣食住行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未來,可以從整個三維的空間PM2.5的狀況,在空間大數據的前提下用人工智能、并配合一些最新的技術,把空間質量研究透徹,還大眾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