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導航、遙感、地理信息、虛擬現實等產業的出現,帶動大數據產業發展。面對體量巨大、速度超快、形態多樣、真偽難辨、價值無窮的大數據產業,遙感應該如何發展?”昨日,參加中國遙感大會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稱,在大規模加快遙感大數據的應用推廣前,還需打通多條通道。
長期研究遙感技術的李德仁認為,當前人類正處在前所未有的傳感器時代。“傳感器目前已經遍布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衛星、無人駕駛、移動測量系統、海上聲納、無人機、手機等,都是遙感技術在發揮作用。”
據介紹,目前全球衛星超過5000個,再加上數以萬計的無人機,早已將遙感應用滲透到了各行各業,并隨之產生了海量數據。這些數據存在信息缺失、難以解譯等問題。如何更高效率地利用遙感數據,已成為目前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談及遙感數據服務如何實現大眾化時,李德仁建議,將遙感衛星和地面傳感器聯系起來,再借助“互聯網+”,向全民提供數據服務。李德仁以智慧城市應用、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生態資源管理應用、系統分析洪水泥沙為例,對遙感大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行了介紹。
他介紹,遙感數據近年來在軍事和農業兩大領域的應用有突出表現。其中在軍事領域,通過對目標進行全面檢索,可以將“秒級”實時圖像提供給作戰部z隊。而在農業領域,通過向農民提供光譜測量機,可以針對灌溉和施肥等農業活動進行實時監測和把控,發展精準農業。
“解決好在軌衛星數據處理、實時成像、高精度定向和相關檢索,才可以將遙感大數據更好的應用到其他行業中。”李德仁認為,未來5年,如果可實現遙感衛星數據和手機,通過視頻集成在一起,才意味著遙感數據服務真正大眾化。
李德仁同時強調,在“互聯網+”時代下,空間信息服務要重點做好以下三大方面的布局:首先是將數據信息加工后推廣到全世界,可在線調用傳感器數據;其次要實現全球覆蓋定位、導航、授時、遙感、通信五位一體的實時服務;此外還要做好“一星多用”、“多星組網”、“多網融合”工作,保證衛星數據可提供全方位、全球的實時導航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