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大數據,讓知識成為一種服務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涂子沛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7-08 17:02:43 本文摘自:界面

7月1日上午,由上海市教委主辦的2016年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暑期專題培訓在上海開放大學舉行,主會場、視頻分會場共六千余人參與培訓。觀數智庫創始人涂子沛、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應邀分別發表演講。

  以下內容根據涂子沛《大數據思維與教育變革》的演講整理:

教育,是伴隨人一生的命題。我接受了十幾年的學校教育,現在也被女兒“教育”,因為她的問題我有時也答不出,不得不說“爸爸不知道”。因為女兒碰到問題會用谷歌、百度搜索答案,她知道的比我多。

同樣,教育也是國家強盛的關鍵。行走在中美之間,我經常思考為何兩國的差距會這么大?我認為,關鍵還是在教育,有了新教育,才會有新人。

而大數據,正是改進教育的的途徑,教育行政大數據、學生學習行為數據是教育大數據“最重要的兩件事”。大數據將讓個人有機會接受更個性化、智能化、精細化的教育,讓國家教育資源短缺的局面得到解決。

數據在各個系統里沉睡

教育數據在哪里?它們沉睡于各個學校的教學平臺、后勤系統、圖書館等各個系統。這些大量的小數據,需要經過聯通成為大數據。

2013年,美國肯塔基大學通過分析學生的成績、出勤率、在線學習平臺活躍度、圖書館使用記錄等數據,快速確認哪些學生可能存在問題并開展專門輔導。類似的,電子科技大學通過數據挖掘發現了“最孤獨”的學生,這些學生通常一個人出入食堂、圖書館,不參加社團活動,學校最后發現了800多名“孤獨”的學生并對他們進行了針對性的幫助。

我兒子1歲時在美國上幼兒園。老師每為他換一次尿布就會在APP上做記錄,兒子睡覺時老師會拍一張他的照片上傳至APP,甚至兒子在學校與同學打架也會被記錄。這些數據都會與家長共享,我只要登陸APP就可以看到。

數據經過聯通、分析,價值得到彰顯。如果能夠將不同區域、學校的數據聯通、共享,數據的作用將被更大釋放。

比爾·蓋茨基金會在美國做了一個收集個人受教育數據的項目,把個人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數據全部打通。基金會制定了一個標準,只要學校愿意改造自己的信息系統,基金會就掏錢資助。這樣,無論學生如何轉學,他所接受教育的情況都將被清楚獲取。

遺憾的是,中國教育幾十年的信息化,僅僅是“各地、各自的信息化”,數據在不同地區、學校的管理系統內孤立儲存,沒能像糖葫蘆一樣串聯起來。

教育大數據的“兩件事”

我小時候的課堂上,老師批改卷子后回到課堂,憑印象說某道題錯得比較多,于是重點講解。今天,這種粗放的教育方式亟待變革。

依托大數據建立起來的教學平臺,可以讓學生的行為留下痕跡。鼠標點擊次數、在某張PPT上停留的時間都能被記錄。學生某道題答錯了,可能追溯發現這名學生在某張PPT上停留時間過短,更深層次的原因是PPT沒設計好,知識未能很好地呈現。

我認為,教育大數據有兩件要事:教育行政大數據、學習行為數據。前者把所有的數據聯通起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后者讓教育更加個性化、精細化、智能化。

一切業務數據化,是所有組織的命運,學校亦如此。教育管理者、老師需要考慮已經收集了哪些數據,還有哪些數據沒有收集?這些數據有什么作用?

老師的教學可不可以評估?這個話題一直有爭議。《紐約時報》向紐約市教育局申請開放數據,但遭教育局和教師工會反對,理由是老師的績效是無形的,不能因為某次學生成績低就認為教得不好。但法院認為,這些數據屬于公共數據,應該開放。

最后,紐約共有18000名教師近5年的教學數據被開放。人們發現,有521位老師連續5年排在最后900名,696位老師連續五年都排在前900名。老師教得好不好、能不能被評估,數據已經說明問題。

教育大數據的浪潮已經來襲,它的作用將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凸顯。

知識將成為一種服務

教育經歷了徒弟從師傅那兒學一技之長的“學徒時代”,也正在處于規模化培養的“學校時代”,未來的教育將發生變革——進入“微學校時代”。

在“微學校”上,在線平臺讓教育實現個性化、精細化、智能化,知識成為一種服務。這些變化的前提,正是大數據。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開發的在線教育平臺edX受到熱捧,因為在線學習和普通學生的區別僅僅是所處空間不同,課程、作業都一樣。老師驚訝地發現,表現最好的學生,有時并非坐在教室里,而是在遙遠的非洲某個角落。

全球共有155000人注冊了edX上的麻省理工學院電路與電子學課程,約18000人完成課程學習、7000人獲得認證。這些學生來自194個國家,67%的學生母語是英語,16%的母語是西班牙語,非母語學生還在Facebook結成學習互助組。這些學生中,甚至還有27%的高中生。

大數據、互聯網,讓隨時隨地的學習成為可能,也讓老師教學的方式更為多樣。

早在五六年前,美國就出現了“網紅老師”。在Udemy上,老師根據自己視頻的點擊率獲得報酬,一名年收入最高的老師已經超過了20萬美元。在中國,今年3月濟南一名老師在線授課每小時收入已經超過1.8萬元。雖然教育管理者未必支持,但市場會給“網紅老師”打分。

大數據、互聯網為教育提供了一種跨越時空的學習情境,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對教育資源短缺的中國而言將大有裨益。

可以預見,教育產業正在重新洗牌,這也是人的一次解放。老師的權威性將慢慢地被消解,就像我的權威被女兒挑戰一樣,知識將成為更加市場化的服務。

相關閱讀

1、涂子沛:互聯網的故事才講了三分之一

2、涂子沛:政府也可以成為一個開放平臺

3、涂子沛:一瓶紅莓汁,告訴你工業智造要造什么?

本文版權歸“涂子沛頻道”所有轉載授權及其他商務合作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教育教育資源短缺

本文摘自:界面

x 大數據,讓知識成為一種服務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大數據,讓知識成為一種服務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涂子沛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7-08 17:02:43 本文摘自:界面

7月1日上午,由上海市教委主辦的2016年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暑期專題培訓在上海開放大學舉行,主會場、視頻分會場共六千余人參與培訓。觀數智庫創始人涂子沛、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應邀分別發表演講。

  以下內容根據涂子沛《大數據思維與教育變革》的演講整理:

教育,是伴隨人一生的命題。我接受了十幾年的學校教育,現在也被女兒“教育”,因為她的問題我有時也答不出,不得不說“爸爸不知道”。因為女兒碰到問題會用谷歌、百度搜索答案,她知道的比我多。

同樣,教育也是國家強盛的關鍵。行走在中美之間,我經常思考為何兩國的差距會這么大?我認為,關鍵還是在教育,有了新教育,才會有新人。

而大數據,正是改進教育的的途徑,教育行政大數據、學生學習行為數據是教育大數據“最重要的兩件事”。大數據將讓個人有機會接受更個性化、智能化、精細化的教育,讓國家教育資源短缺的局面得到解決。

數據在各個系統里沉睡

教育數據在哪里?它們沉睡于各個學校的教學平臺、后勤系統、圖書館等各個系統。這些大量的小數據,需要經過聯通成為大數據。

2013年,美國肯塔基大學通過分析學生的成績、出勤率、在線學習平臺活躍度、圖書館使用記錄等數據,快速確認哪些學生可能存在問題并開展專門輔導。類似的,電子科技大學通過數據挖掘發現了“最孤獨”的學生,這些學生通常一個人出入食堂、圖書館,不參加社團活動,學校最后發現了800多名“孤獨”的學生并對他們進行了針對性的幫助。

我兒子1歲時在美國上幼兒園。老師每為他換一次尿布就會在APP上做記錄,兒子睡覺時老師會拍一張他的照片上傳至APP,甚至兒子在學校與同學打架也會被記錄。這些數據都會與家長共享,我只要登陸APP就可以看到。

數據經過聯通、分析,價值得到彰顯。如果能夠將不同區域、學校的數據聯通、共享,數據的作用將被更大釋放。

比爾·蓋茨基金會在美國做了一個收集個人受教育數據的項目,把個人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數據全部打通。基金會制定了一個標準,只要學校愿意改造自己的信息系統,基金會就掏錢資助。這樣,無論學生如何轉學,他所接受教育的情況都將被清楚獲取。

遺憾的是,中國教育幾十年的信息化,僅僅是“各地、各自的信息化”,數據在不同地區、學校的管理系統內孤立儲存,沒能像糖葫蘆一樣串聯起來。

教育大數據的“兩件事”

我小時候的課堂上,老師批改卷子后回到課堂,憑印象說某道題錯得比較多,于是重點講解。今天,這種粗放的教育方式亟待變革。

依托大數據建立起來的教學平臺,可以讓學生的行為留下痕跡。鼠標點擊次數、在某張PPT上停留的時間都能被記錄。學生某道題答錯了,可能追溯發現這名學生在某張PPT上停留時間過短,更深層次的原因是PPT沒設計好,知識未能很好地呈現。

我認為,教育大數據有兩件要事:教育行政大數據、學習行為數據。前者把所有的數據聯通起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后者讓教育更加個性化、精細化、智能化。

一切業務數據化,是所有組織的命運,學校亦如此。教育管理者、老師需要考慮已經收集了哪些數據,還有哪些數據沒有收集?這些數據有什么作用?

老師的教學可不可以評估?這個話題一直有爭議。《紐約時報》向紐約市教育局申請開放數據,但遭教育局和教師工會反對,理由是老師的績效是無形的,不能因為某次學生成績低就認為教得不好。但法院認為,這些數據屬于公共數據,應該開放。

最后,紐約共有18000名教師近5年的教學數據被開放。人們發現,有521位老師連續5年排在最后900名,696位老師連續五年都排在前900名。老師教得好不好、能不能被評估,數據已經說明問題。

教育大數據的浪潮已經來襲,它的作用將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凸顯。

知識將成為一種服務

教育經歷了徒弟從師傅那兒學一技之長的“學徒時代”,也正在處于規模化培養的“學校時代”,未來的教育將發生變革——進入“微學校時代”。

在“微學校”上,在線平臺讓教育實現個性化、精細化、智能化,知識成為一種服務。這些變化的前提,正是大數據。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開發的在線教育平臺edX受到熱捧,因為在線學習和普通學生的區別僅僅是所處空間不同,課程、作業都一樣。老師驚訝地發現,表現最好的學生,有時并非坐在教室里,而是在遙遠的非洲某個角落。

全球共有155000人注冊了edX上的麻省理工學院電路與電子學課程,約18000人完成課程學習、7000人獲得認證。這些學生來自194個國家,67%的學生母語是英語,16%的母語是西班牙語,非母語學生還在Facebook結成學習互助組。這些學生中,甚至還有27%的高中生。

大數據、互聯網,讓隨時隨地的學習成為可能,也讓老師教學的方式更為多樣。

早在五六年前,美國就出現了“網紅老師”。在Udemy上,老師根據自己視頻的點擊率獲得報酬,一名年收入最高的老師已經超過了20萬美元。在中國,今年3月濟南一名老師在線授課每小時收入已經超過1.8萬元。雖然教育管理者未必支持,但市場會給“網紅老師”打分。

大數據、互聯網為教育提供了一種跨越時空的學習情境,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對教育資源短缺的中國而言將大有裨益。

可以預見,教育產業正在重新洗牌,這也是人的一次解放。老師的權威性將慢慢地被消解,就像我的權威被女兒挑戰一樣,知識將成為更加市場化的服務。

相關閱讀

1、涂子沛:互聯網的故事才講了三分之一

2、涂子沛:政府也可以成為一個開放平臺

3、涂子沛:一瓶紅莓汁,告訴你工業智造要造什么?

本文版權歸“涂子沛頻道”所有轉載授權及其他商務合作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教育教育資源短缺

本文摘自:界面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仲巴县| 铜山县| 佛学| 紫阳县| 中西区| 长武县| 宣汉县| 安岳县| 广丰县| 蒙阴县| 麻江县| 达日县| 商洛市| 潜山县| 阜平县| 盐源县| 博客| 隆化县| 依兰县| 大悟县| 洛隆县| 古交市| 磴口县| 穆棱市| 龙江县| 凤城市| 颍上县| 方正县| 崇文区| 大理市| 南城县| 阳新县| 九龙城区| 云南省| 黄陵县| 长宁区| 克什克腾旗| 库伦旗| 手游| 旬邑县|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