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由上海市教委主辦的2016年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暑期專題培訓在上海開放大學舉行,主會場、視頻分會場共六千余人參與培訓。觀數智庫創始人涂子沛、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應邀分別發表演講。
以下內容根據涂子沛《大數據思維與教育變革》的演講整理:
教育,是伴隨人一生的命題。我接受了十幾年的學校教育,現在也被女兒“教育”,因為她的問題我有時也答不出,不得不說“爸爸不知道”。因為女兒碰到問題會用谷歌、百度搜索答案,她知道的比我多。
同樣,教育也是國家強盛的關鍵。行走在中美之間,我經常思考為何兩國的差距會這么大?我認為,關鍵還是在教育,有了新教育,才會有新人。
而大數據,正是改進教育的的途徑,教育行政大數據、學生學習行為數據是教育大數據“最重要的兩件事”。大數據將讓個人有機會接受更個性化、智能化、精細化的教育,讓國家教育資源短缺的局面得到解決。
數據在各個系統里沉睡
教育數據在哪里?它們沉睡于各個學校的教學平臺、后勤系統、圖書館等各個系統。這些大量的小數據,需要經過聯通成為大數據。
2013年,美國肯塔基大學通過分析學生的成績、出勤率、在線學習平臺活躍度、圖書館使用記錄等數據,快速確認哪些學生可能存在問題并開展專門輔導。類似的,電子科技大學通過數據挖掘發現了“最孤獨”的學生,這些學生通常一個人出入食堂、圖書館,不參加社團活動,學校最后發現了800多名“孤獨”的學生并對他們進行了針對性的幫助。
我兒子1歲時在美國上幼兒園。老師每為他換一次尿布就會在APP上做記錄,兒子睡覺時老師會拍一張他的照片上傳至APP,甚至兒子在學校與同學打架也會被記錄。這些數據都會與家長共享,我只要登陸APP就可以看到。
數據經過聯通、分析,價值得到彰顯。如果能夠將不同區域、學校的數據聯通、共享,數據的作用將被更大釋放。
比爾·蓋茨基金會在美國做了一個收集個人受教育數據的項目,把個人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數據全部打通。基金會制定了一個標準,只要學校愿意改造自己的信息系統,基金會就掏錢資助。這樣,無論學生如何轉學,他所接受教育的情況都將被清楚獲取。
遺憾的是,中國教育幾十年的信息化,僅僅是“各地、各自的信息化”,數據在不同地區、學校的管理系統內孤立儲存,沒能像糖葫蘆一樣串聯起來。
教育大數據的“兩件事”
我小時候的課堂上,老師批改卷子后回到課堂,憑印象說某道題錯得比較多,于是重點講解。今天,這種粗放的教育方式亟待變革。
依托大數據建立起來的教學平臺,可以讓學生的行為留下痕跡。鼠標點擊次數、在某張PPT上停留的時間都能被記錄。學生某道題答錯了,可能追溯發現這名學生在某張PPT上停留時間過短,更深層次的原因是PPT沒設計好,知識未能很好地呈現。
我認為,教育大數據有兩件要事:教育行政大數據、學習行為數據。前者把所有的數據聯通起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后者讓教育更加個性化、精細化、智能化。
一切業務數據化,是所有組織的命運,學校亦如此。教育管理者、老師需要考慮已經收集了哪些數據,還有哪些數據沒有收集?這些數據有什么作用?
老師的教學可不可以評估?這個話題一直有爭議。《紐約時報》向紐約市教育局申請開放數據,但遭教育局和教師工會反對,理由是老師的績效是無形的,不能因為某次學生成績低就認為教得不好。但法院認為,這些數據屬于公共數據,應該開放。
最后,紐約共有18000名教師近5年的教學數據被開放。人們發現,有521位老師連續5年排在最后900名,696位老師連續五年都排在前900名。老師教得好不好、能不能被評估,數據已經說明問題。
教育大數據的浪潮已經來襲,它的作用將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凸顯。
知識將成為一種服務
教育經歷了徒弟從師傅那兒學一技之長的“學徒時代”,也正在處于規模化培養的“學校時代”,未來的教育將發生變革——進入“微學校時代”。
在“微學校”上,在線平臺讓教育實現個性化、精細化、智能化,知識成為一種服務。這些變化的前提,正是大數據。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開發的在線教育平臺edX受到熱捧,因為在線學習和普通學生的區別僅僅是所處空間不同,課程、作業都一樣。老師驚訝地發現,表現最好的學生,有時并非坐在教室里,而是在遙遠的非洲某個角落。
全球共有155000人注冊了edX上的麻省理工學院電路與電子學課程,約18000人完成課程學習、7000人獲得認證。這些學生來自194個國家,67%的學生母語是英語,16%的母語是西班牙語,非母語學生還在Facebook結成學習互助組。這些學生中,甚至還有27%的高中生。
大數據、互聯網,讓隨時隨地的學習成為可能,也讓老師教學的方式更為多樣。
早在五六年前,美國就出現了“網紅老師”。在Udemy上,老師根據自己視頻的點擊率獲得報酬,一名年收入最高的老師已經超過了20萬美元。在中國,今年3月濟南一名老師在線授課每小時收入已經超過1.8萬元。雖然教育管理者未必支持,但市場會給“網紅老師”打分。
大數據、互聯網為教育提供了一種跨越時空的學習情境,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對教育資源短缺的中國而言將大有裨益。
可以預見,教育產業正在重新洗牌,這也是人的一次解放。老師的權威性將慢慢地被消解,就像我的權威被女兒挑戰一樣,知識將成為更加市場化的服務。
相關閱讀
1、涂子沛:互聯網的故事才講了三分之一
2、涂子沛:政府也可以成為一個開放平臺
3、涂子沛:一瓶紅莓汁,告訴你工業智造要造什么?
本文版權歸“涂子沛頻道”所有轉載授權及其他商務合作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