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在網購平臺上吐的“槽”、吃了飯在訂餐平臺上留的言、政府部門集合出的飯店“評價等級”……移動互聯網時代留下的每個痕跡,每日匯聚最終都成為“大數據”。記者10日從上海市工商局以及浦東、長寧等區市場監管局獲悉,這些大數據不會塵封在網絡上沉睡,而是被引入了市場監管。
今年5月4日,上海長寧區市場監管局連續查處了兩家非法加工、出售河豚的餐飲店,而提供線索的就是來自消費者在“大眾點評”上的“吐槽”。通過長寧區政府與大眾點評針對線下食品安全和線上網絡訂餐監管,聯手展開的創新數據和信息共享,長寧市場監管已查處下架了區內700多家有違法行為的餐飲單位。
長寧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賴樹生說,監管部門充分利用大眾點評龐大的后臺數據及推送功能,有針對性地展開問題整治,對食品安全進行精準執法。針對大眾點評用戶的評論特點,制定了“餐飲企業食品安全負面評論關鍵詞搜索清單”,包括“河豚魚”“罌粟殼”“腹瀉”“過期食品”“臟亂差”等十大類關鍵詞。信息共享后,監管部門定期對大眾點評數據進行關鍵詞搜索,實地排查。
不僅在大眾點評上,你在購物平臺上吐的“槽”,也被監管部門作為線索當成“寶”。最近,上海工商部門就聯合第三方網絡平臺開發了“網購大家評”網站。這個網購消費評價意見收集平臺,將收集消費者對于網站的評價、網購體驗、投訴舉報等信息,經過分析加工,成為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行政指導甚至監管執法的重要參考。
以往,消費者的評價信息,只是給其他消費者做參考,監管部門并不感興趣,覺得“沒有用”。一些不少網站為了防止自己的口碑變差,還會故意不顯示或刪除消費者的“吐槽”,甚至根本不提供渠道讓消費者“吐槽”,導致監管部門很難獲取相關信息。
上海市工商局網絡交易監管處負責人李弘說,目前已有大眾點評、1號店、攜程、京東易迅等17家網購平臺表示將在自己網頁的顯著位置添加這一鏈接,讓消費者直接到監管部門的平臺上“吐槽”,網購平臺無法“插手”。
而監管部門長期積累的企業“賞罰”數據、信用等級,也可以成為消費者選擇店鋪時,皇冠、星級之外的另一個評價“利器”。市民張先生最近在“餓了么”訂餐時就發現:平臺上的一些商戶信息中都不約而同地掛著“臉譜”(政府部門對餐廳的信用評價等級),點開“臉譜”,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和食品安全監督公示信息躍然屏上。
這些數據正是由浦東市場監管局與這家網絡訂餐平臺對接并向全社會開放共享的。浦東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彥峰介紹,消費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政府信息的價值,通過其理性選擇、用腳投票,用市場無形的手“擠出”不符合法律法規、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商戶,從而倒逼餐飲行業提高整體水平。
“餓了么”CEO張旭豪說,在接入政府信息的同時,目前“餓了么”還在嚴控新店注冊環節,日均審核商家淘汰率3成;同時還在籌建一級部門“食品安全部”,全面負責平臺的食品安全監管,人數將超過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