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時代總會產生新的詞匯,例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等,而如今,大數據則是目前最熱的詞匯之一。大數據究竟是什么?該如何利用好它?對于長期在編采體系工作、并無更多廣告經營經驗的媒體工作者來說,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實課題。以下是筆者對此的一些看法和理解,以及在編采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設想。
一、大數據是什么
套用現在最為流行的話而言,一個人的成功并不唯一取決于他的智商和天賦,更取決于他的情商;而一個人的成就與他的人脈有著很大的關系,沒有人脈,沒了圈子,就沒有了用武之地。而大數據,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各個行業未來需要提高的情商,需要掌握的人脈和圈子。
掌握了大數據,就多了一個重要的朋友,直觀地說,它是我們未來的線索來源與讀者的交流渠道,而更進一步講,它將是報紙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紙媒擺脫困境的新出路。
大數據時代是信息時代的又一次進化,在這個新的創新時代下,技術的進步將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以及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大數據可以提高人類制定決策的能力,這種提高將是大幅度的。有了大數據,不是簡單地提高經濟效率,而是將挽救人類生命,延長我們自己的壽命。同時,我們還將改善教育,促進發展。同樣的道理,大數據同樣也有“陰暗面”,如果應用錯誤,大數據也可能會化為一個強有力的武器。[1]
大數據現在主要應用在于對海量信息的分析研究,通過數據直觀了解某個群體,甚至某一個體的偏好。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驚詫于剛剛在淘寶網上搜索了自己喜愛的物品,還沒有決定是否購買的時候就會發現,只要再上網打開任意一個門戶網站,你所喜歡的商品的種類、型號、報價、相關產品等情況都躍然網上,甚至還有商家推薦給你其他買家會購買的商品。又如:布丁所在的住友集團CEO朱暉在2015年底的年會上宣布又有新品牌即將面世了。Pomi,一個有影院體驗的酒店,一個提供住宿的影院。也就是說,不久后,人們就能在酒店里躺著看高清大片了。[2]
“酒店+電影”,這一切也源自于大數據。朱暉透露,去年美團給他提供了一個有趣數據,住布丁的客人50%都會在晚上看電影。“我們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后,發現可行性相當高。首先,目前中國90%的觀影人群集中在18-35歲年齡段,這與布丁的客戶群吻合度非常高。此外,現在投影技術成熟,設備便宜,電影市場資源也相當豐富。”朱暉解釋,中國電影每年火的有10多部,進入院線的大約100部,事實上,整個中國電影市場一年要拍1100多部電影。很快,朱暉決定立項,他邀請了中國美院設計師團隊進行酒店設計,采購點播系統,引進高清正版片源。
其實,上述兩個現象正是基于大數據分析而產生的消費者需求分析,目前,這一做法已經越來越貼近于每個人的生活,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
二、都市報和大數據
大數據對于都市報而言,帶來的影響與普通的企業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首先,在大數據時代下傳播已經不再是定時的,傳播的新聞內容也不再是灌輸式的。原來的新聞傳播是我發你看,現在則改成為隨時發生隨時發布,發布的渠道也增加了很多。此外,除了文字,受眾還需要“有圖有真相”,他們還熱衷于對網絡上發生的新聞進行評論,同時他們也要求參與到新聞發布中來。這對傳統都市報一天一更新的傳統傳播方法是一種沖擊。[3]
其次,大數據時代“需求就是我的資本”,這徹底改變了紙媒工作方式。大數據時代,最大的矛盾首先體現在信息的海量化以及與個別用戶個性化、定制化需求的信息不成比例、極度匱乏間的矛盾。這種矛盾體現為“每個人都像生活在信息大海旁卻找不到能飲用淡水的人一樣。”新聞的主客體地位已經改變,從我收費你來看變為我替你出錢請你來看,從我發布信息你來接收,到我懇求你接受我的信息;這導致整個媒體行業從紙媒到電子媒體全行業徹底被顛覆。試想一下,讀者不再需要都市報提供的信息,勢必會帶來受眾群體和廣告客戶的萎縮,直接威脅都市報的生存。
互動信息,建立渠道,這是大數據下的生存辦法。正是基于這一原因,對紙媒建設除報紙外的第三方交流(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發布)平臺非常重要。例如,“今日頭條”這類新聞資訊類產品,就在成立之初清楚地表明“我們不制造內容,我們只是內容的搬運工”,而這句話也恰恰是他們的精準定位——即以大數據分析為依據,根據瀏覽量及瀏覽內容的分析統計,把受眾感興趣的“內容”精準地提供到客戶的手機終端上,再根據用戶的反饋,以精準廣告統計向廣告主收費。
再次,大數據的應用,使得報紙對受眾的精準描述、分析和鎖定成為可能。每個讀者的愛好、需求、職業等等,都會成為數據庫系統的一部分。報紙可以從自己統計出的數據中挖掘、分辨出讀者的興趣偏好及閱讀偏好、閱讀時間、閱讀目的等。根據詳盡的讀者心理分析,為報業制定報紙的內容策略和商業模式打下基礎。也就是說,在大數據時代之下,報紙的重大決策將日益基于數據和分析而作出,并非基于編輯的喜好、經驗和直覺。這就要求與讀者有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讀者的需求及讀者的重要性大大增強。因此,報社重點決策均需要通過大數據的支持和驗證,并在掌握眾多數據的情況下進行。而報社的廣告客戶和廣告資源,更需及時歸納整理,并入數據系統。
最后,大數據時代下都市報發展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對數據的掌握分析,使得報紙的內容定制化。針對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形成信息生產、渠道推送、讀者體驗的多樣化,最終實現都市報針對不同讀者的個性化定制化服務(當然,這一措施最有可能現在都市報下屬的電子媒體上實現):根據人群的特點,劃分為男人、老人、女人等類,對信息分門別類;從體裁上來看,消息、評論、通訊等多種多樣;從形式上而言,文字、圖片、視頻各取所需;最終,在一家都市報旗下,將形成各種細分的子報,類似于原有的“電視報”“老年報”農村報“等等,當然不止那么簡單,會有數字報、電子報、手機報、iPad版報紙等,使讀者隨時隨地獲取所需信息。未來的紙媒更趨向精細化、小眾化、社區化,分類化。
三、編采員工該怎么做
(一)借助大數據掌握更多線索
相信通過微博、微信了解線索對于記者編輯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如何通過發動都市報各自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微博微信粉絲積極提供線索,根據興趣愛好成立眾多不同圈子,以及從這些圈子內獲得有效的信息,還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沿用微博、微信上的爆料,還是充分利用讀者的資源進行篩選后的定點培養?篩選是根據個人偏好對讀者分類,還是根據活躍度,或者是年齡?建立眾多圈子后如何與每個記者對接?如何將從網絡上了解的消息及時落地,拉近與本地讀者的距離?這些都是都市報需要解決的問題。
掌握更多的線索還包括對及時新聞迅速在新媒體平臺進行發布,借助于讀者的互動,掌握更新的線索進行更深入的報道。
(二)更加重視報道的權威性
大數據時代,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海量信息,有的還互相矛盾。事實上,現在的社會條件下,人們不是缺少信息,而是缺少經過篩選的、可信的、有價值的信息。新媒體最受詬病的就是在提供快速新聞消息的同時,其真實性和權威性都有待商榷,近期各種假新聞排行榜的出現都與此有關。在這種情況下,都市報所屬的傳統媒體是白紙黑字,對信息的真實性要求很高,應發揮自身的公信力優勢,主動承擔起信息選擇的職能,從海量化的、碎片化的、真偽難辨的信息中,去偽存真,及時準確地發布真實的、權威的數據和信息。[2]
具體到實際操作中,可以利用紙媒的權威性,在與大數據的實時關聯中跨界運作,以“我在現場”的可信度,與政府相關重點網站積極合作,擴大紙媒的品牌影響力,實現從“信息的窗口”向“政策解讀的喉舌”的轉變。至少,在時政、生活服務等方面,市民仍需要更可靠的“內容”,這也是都市報存在的重要意義。
(三)利用數據進行創新報道
此外,通過對報紙掌握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發現其中共性的東西,做成數據新聞,推出分析版面,也是對數據應用的重要渠道。如《華商報》近期推出的巷議版面,其創新不在于改換門頭,而是對讀者反饋的共性進行分析說明,通過對話題的選擇,拉近了與每一位讀者的距離,避免了“不是發生在我們小區的事情,我們就不關注”的尷尬。又如《南方都市報》“數讀”新聞,它不僅僅是版面上所呈現出來的一篇簡單的稿件、簡單的一組數據、簡單的一張圖形,而是在大數據統計的基礎上,用可視化的方式,追求展現那些隱藏于海量數據之中的真相。用數據分析的結果講故事講聯系講內容,以此實現新聞增值、新聞再生,并輸出一個讀者感興趣的結論。[4]
通過數據挖掘出的不同視角,可以豐富讀者對于事務的認知。例如,政經新聞體現在國內國際新聞部的日常工作中,就是通過歸納整理,建立一個隨時能夠使用參照的資料庫,在新聞事件發生后,通過對已有資料的分析,得出網上所沒有的結論。
(四)根據調查結果組織切實有用的活動
多次活動證明,以都市報的公信力及組織力,組織一項活動是有著廣泛參與度的,但是如果活動過于密集和復雜,且政出多門,對活動效果的傷害就會非常大。不僅是浪費人力物力,也會對報紙的公信力產生損害。因此,每項經營或擴大影響力的活動的進行,既應建立在充分的讀者調研基礎上,更應考慮切合絕大多數的讀者品味,而不應成為小眾讀者的狂歡。
大數據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圈、層眾多,反映在都市媒體中就是會有一個細分的圈、層市場。如何激活這個圈、層市場,擴大紙媒的影響力及銷售市場,這也是都市媒體舉辦社區活動等各種讀者參與活動的出發點。[5]
(五)數據庫建設
都市報都有自己的關系網和數據庫,歷屆原創內容和歷史數據的數字化,是都市報媒體資產的重要部分,這些資產包括全文字數據庫,版面數據庫及圖片數據庫等。例如,《華商報》原先曾有過采訪資源的數據庫,但系各部門自發組織建立,政出多門,沒有歸納整合,而現在需要的是全面的完善與合理的管理利用。
四、實現途徑如何
一個都市報內有如此眾多的部門,需要每個部門都一定要產生大數據嗎?個人認為也不現實,這樣會使本已人力不足、捉襟見肘的編采一線人員更為減少,且也不符合報業收縮的現狀,還會使非一線人員人數再度增加。對一家都市報而言,更重要的是固本,即做好新聞產品,尤其是互聯網難以涉及的本地新聞。對于都市媒體而言,本地新聞是獨有的“富礦”,發生在市民身邊的各種新鮮事、稀奇事,都是需要關注也能引起讀者注意的。都市媒體應該把注意力重點集中到本地,通過各種手段,做強做大本地新聞,做到本地新聞報道的無可替代,做到本地讀者的無比信賴,這是都市報應對未來媒體競爭的最為有效地途徑。具體到華商報社要解決的大數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于應盡快的將數據“大”起來,即對現有數據資源的整合整理。
其次,在于人才。何為管理?合適的人去干合適的事情。大數據需要既懂編采又熟悉新媒體,還要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專門人才。此外,要剝離此類人才與傳統編采體系的關系,徹底解放與數據或活動組織有關的人,并實施新的考核方式與方法。
再次,在于新媒體條件下報酬及評價體系的建設。具體到稿件上來說,一篇稿件好不好,能不能起到服務讀者的作用,是不是有影響力,不應該再依靠簡單粗放的、以前的評價體系來判斷,而應該更為專業化,也應該允許個性化的評價。不能僅憑經驗主觀判斷,而是要根據數據統計分析的結果來作出,這樣,我們會發現,很多自認為報道有力或報道得意的稿件,在讀者群體中并沒有引發多大的共鳴,反倒是認為一般的、市井性的小報道,會引起更多讀者的關注。
最后,在于報社相關部門的組織設立和流程的進一步優化上。數據的產生僅僅是一個方面,其價值在于將準確的信息在正確的時間交付到合適的人手中。目前,在數據傳輸管理統計部門的設計和一些工作流程上,仍有提高的可能性。而整個的設立和優化過程,必然是人力資源管理中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