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消息,人脈社交軟件“脈脈”因非法抓取使用微博用戶信息,被微博訴至法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昨日判決脈脈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微博經濟損失200萬元。多名法律專家表示,這起案件表面上是不正當競爭,背后涉及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在使用個人信息數據時應厘清邊界,大數據的使用規則亟需確立。
據了解,脈脈上線之初,曾與微博合作,用戶可通過微博賬號和個人手機號注冊登錄脈脈。因脈脈在用戶的“一度人脈”中,直接顯示大量非脈脈用戶的微博頭像、名稱、職業、教育等隱私信息,微博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脈脈存在非法抓取、使用微博用戶信息,非法獲取并使用脈脈注冊用戶手機通訊錄聯系人與微博用戶的對應關系以及發表言論詆毀微夢公司商譽等問題。
法院經審理認為,脈脈抓取的用戶微博職業信息、教育信息進行展示,也沒有及時刪除上述信息,其行為危害到微博用戶信息安全,構成不正當競爭。同時,脈脈發表的網絡言論對微夢公司構成商業詆毀。據此,法院認定脈脈非法抓取、使用微博用戶信息等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影響,賠償經濟損失200萬元及合理費用20余萬元等。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教授表示,這是一起基于個人信息商業數據的不正當競爭案件,非常值得學界和業界關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個人隱私被侵犯的事件正越來越頻繁的發生,互聯網企業在獲取用戶數據時,首先要征得用戶同意,并且只能在用戶授權的范圍內使用。平臺方也有監管責任,一旦發現此類侵權行為,首先要向用戶示警,并且可以根據與用戶達成的使用協議,對第三方進行追責。
薛軍稱,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這是造成此類事件頻發的原因之一。微博作為平臺方,維護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行為,對大數據的使用規則具有現實意義。
薛軍透露,即將出臺《電子商務法》會有專門一章界定用戶信息數據使用的相關問題。薛軍建議,在目前的情況下,平臺方應該保持警醒,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強監管。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北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朱巍認為,這起案件表面上是一件不正當競爭案件,本質上是個人信息保護之爭。微博在這起案件中正好履行了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的義務。
朱巍稱,網絡服務平臺對用戶個人信息沒有所有權,任何平臺使用用戶個人信息都應該經過用戶本人同意。雖然大數據時代來臨,大數據可以買賣,但是用戶個人的隱私數據不屬于大數據,擅自使用侵犯了用戶隱私權,甚至是安寧權。
這種情況反映了互聯網企業存在亂象:部分小的互聯網公司把商業模式建立在消費用戶信息之上,這是不合理的。朱巍認為,大數據如何使用,什么樣的大數據才能商用,是目前亟需厘清的問題。
同時,朱巍也認為,這起案件的判決也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訂起到了正面作用。以前,在互聯網領域,判定不正當競爭都是立足于原則問題,如違反誠信、惡意競爭等。微博起訴脈脈勝訴提供了具體判例,有助于厘清互聯網企業不正當競爭的具體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