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生病么?
你害怕得了病卻無法治愈么?
說實話,誰都會覺得恐懼。雖然今天我們的醫療技術已經發展到很高的層面,但是無論西醫還是中醫,能夠真正攻克的疑難雜癥,少之又少。而未來,在大數據的幫助下,生命的奇跡會綻放出更為耀眼的光芒。
關于中醫的爭論很多,不過小編卻認為,從規律本身來看,中醫會更有道理一些。突然想起中學課本上《扁鵲見蔡桓公》一文,又想起東漢末期華佗為徐州太守陳登診療之事……關于故事就不贅述,只想說,在這中醫診療故事中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即看病因人而異,治病根據個人脈象不同,用藥的多少、種類都有不同。書歸正傳,根據個體特征來解決疾病,正是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而這里所說個體特征決計不是脈象等等表象,而是細化分解到每一個人的基因,甚至到組成人體的分子結構上。
今年,上海大學郭毅可教授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為我們描繪了一番未來醫療診斷的景象。未來的人類從出生開始,就會被計算機全面讀取并采集所有身體的信息。這種信息會精準到人類的每一個基因序列組,甚至到每一個分子結構。計算機根據所采集的分子信息,在電腦虛擬出近乎于真實的“人”。計算機將根據虛擬的“人”推斷并預測我們今后可能患上的疾病,加以預防。同時,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不幸患上了疾病,計算機也將先通過給虛擬“人”治病,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后,在給真實的人治病。未來的治療,就好比在無邊的“大海中”為人類點亮了生命方向的航燈。
未來精確醫學,需要綜合應用到各種各樣的分子數據,典型的數據類型包括基因序列、基因表達和蛋白質表達。不同的數據類型可以描述人類生物系統中的不同部分,通過將這些多維度的生命密碼大數據加以組合分析,就能夠精準建立基于計算機的生物模型和診療模型。
目前,在歐洲已經完成了Ubiopred的項目工程,即是對數千重癥哮喘病人的分子信息進行分類分析,試圖找出這些病人在分子結構上的致病原因,對哮喘病人進行精確分類后在進行治療,該研究成果為未來精確醫療事業,奠定了一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