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本文作者為Bernard Marr,是美國著名的暢銷科技作家和數據專家。擅長大數據的測量和分析。
你認為大數據對你的了解有多少?
答案是相當多。
每次我們用電腦、用手機或是用平板電腦打開一款App時,都會以數字的形式留下瀏覽的痕跡和路線。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遇到問題就找谷歌,想要與朋友互動就找facebook。但其實我們了解的只是這些網絡的基本用途,我們所掌握的也只不過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事實上,互聯網所具備的更深層次的內容我 們根本是看不到的。
如今的大數據幾乎可以將我們每一個人都看透,我總結了一下,大概表現在21個方面。下面我便開始一一列舉:
NO.1 首先,對于你不懂的問題和搜索的內容,Google、Bing和Yahoo!這類搜索引擎肯定是能夠給出答案的。其次,對于你瀏覽過的所有網站,哪怕是所謂的無痕瀏覽,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即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都會詳盡地記錄下來。
NO.2 Google知道你的年齡和性別,千萬別以為你沒有主動透露,他們就無從知曉。作為各種廣告的發送對象,他們會給你建立一份綜合全面的檔案,其中包括你的各種興趣愛好(這方面你是可以自己進行編輯的),他們會據此來給你發送適當類型的廣告。
NO.3 Facebook對你的人際關系了如指掌,哪段關系急需挽救它都知道。公司會根據你在Facebook上的各種活動和狀態的更新,來預測你的某段朋友關系是否能夠維持下去,這種預測的準確性有時簡直高得驚人。
NO.4 Google知道你去過的每一個地方。如果你使用的還是Android版的手機,那它的記錄就更全了。
NO.5 在英國,你在每一個角落都能夠看到閉路電視,所以不管你此時此刻人在哪里,警察都能夠查到。他們可以調取全國范圍內成千上萬個網絡攝像頭中的數據信息進行定位,這些攝像頭可以對車輛的牌照進行掃描,并且拍下每輛車和每位司機的照片。而在美國,情況大致也是一樣的。
NO.6 你的手機能夠在行進的路途中測量你的速度。(但他們不會將這些信息分享給警察,所以你應該感到慶幸。)
NO.7 你的手機或許還能夠根據各種地理或消費信息推斷出你家住哪里,公司在哪里。
NO.8 不光是人,就連你的貓在哪里,互聯網都一清二楚。通常我們在Instagram或其他社交媒體網絡上曬出貓咪照片的同時,會選擇分享自己所在的位置。于是它就會利用各種隱形的元數據來獲取到準確的地理定位。
NO.9 信用卡公司將你所有的購物清單都記錄在案。雖然信用卡公司對客戶在何時何地買了何種物品有記錄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有些人可能會擔心這些數據影響到自己的信用分數和等級。因為公司會根據你所購買的商品和你所光顧的商店等購物信息來確定你是否存在信用風險。
NO.10 你經常光顧的百貨商店會記錄下你喜歡的品牌。對于百貨商店或藥房來說,每完成一筆交易,他們就會收集到大量有關你的購買行為習慣和偏好的數據信息。由于這些商店或藥房均是連鎖經營,所以當你下次光顧其網站時,他們就可以利用這些數據為你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并贈送符合你喜好的優惠券。
NO.11 人力資源總監能夠預測到你打算什么時候辭職。現在市場上有一家叫做Workday的人力資源軟件公司,它在進行多次的測試之后成功研究出一種算法,能夠對文件中的文本進行分析,并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推測,以掌握員工什么時候有辭職的打算。
NO.12 Target會比你的家人還要更早地知道你懷孕的消息。
NO.13 不管你看什么類型的視頻,哪怕只是搜索了一下,并沒有點擊播放,YouTube都有完整的記錄。
NO.14Amazon知道你喜歡的圖書類型,Netflix知道你喜歡的視頻和影片類型。甚至那些公共圖書館都知道你喜歡光顧的媒體種類。
NO.15 Apple和Google對于你向Siri和Cortana提出的請求也了如指掌。
NO.16 孩子玩的芭比娃娃也會記錄下她和孩子們之間的對話,并將這些信息傳回Mattel公司。
NO.17 在諸如芝加哥和堪薩斯城這類的大城市中,警察局甚至可以在你實施犯罪之前將你拿下,阻止你的惡行。
NO.18 汽車保險公司可以隨時隨地地掌握你的行蹤,包括行車的位置和時間,以便于在出現違反條例行為的時候對你做出懲罰。哪怕你之前從來沒有提起過索賠,它也會照樣懲罰你。
NO.19 某些數據經紀人還會幫助不道德的公司對那些弱勢消費者進行身份鑒定。舉個例子,他們可能會把某個地區內信用緊縮的家庭羅列出來,接著直接上門向其推銷一些發薪日貸款。
NO.20 Facebook可以根據你給別人點的贊來判斷你的喜好,進行簡單的大數據分析,掌握你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以及你的情緒穩定程度。
NO.21 所有你使用的手機App都會牽涉到你的個人數據信息。比如Angry Birds就需要獲取你手機中的聯系人信息以及你的地理定位。再比如Bejeweled需要獲取你的手機號碼。更有甚者,有些App還會在你使用的過程中要求擴音器打開,以獲取周圍的聲音和情況。
以上所列舉的21個方面還只是冰山一角。隨著我們對大數據的依賴性越來越高,我們也越來越享受大數據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所以有的時候被要求獲取數據也就不那么反感,甚至會欣然接受。舉個例子,iPhone版本的Health App就能夠收集很多私人的、健康方面的數據信息,大概是因為涉及到身體健康,大家也都不會抗拒。
但盡管如此,作為消費者,我們還是有主動選擇的權利。因此我們在什么時候將自己的信息透露給什么人,都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數,要自己根據情況來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