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讓代表、委員履職越來越便捷,越來越有力!”省政協會議剛剛閉幕,省人大會議還在進行中,針對今年省兩會的新變化,有網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連日來,南方網多名網友發表了評論文章,為“互聯網+”背景下的廣東兩會點贊。
互聯網技術大大縮短了時間、空間對代表、委員們履職的限制,也為代表、委員們的履職引入了更多的“互聯網思維”。然而,“在享受網絡履職便利的同時,也同樣需要代表用腳步度量民意。”有網友指出,社會上還有近半數不會上網的居民,他們的權益也需要得到保障,“為他們鼓與呼,是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義不容辭的責任”。 南方日報記者 戎飛騰 曹斯 王劍強
“互聯網+”改變履職方式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在這樣的時代,運用互聯網,建設大數據服務平臺,支持代表參政議政、委員建言獻策,已成為時代的必然。”南方網網友“關育兵”表示。
“互聯網+”時代下的廣東兩會,首先體現為互聯網技術為會議帶來的革新。據了解,本次廣東兩會,廣東省人大推出了大數據服務平臺。平臺開設了議案建議選題參考、數據需求定制、網絡輿情信息訂閱等服務功能,為代表履職提供了個性化的支持保障。此外,省人大還充分利用互聯網在線交流平臺,邀請基層代表遠程列席會議,提供在線學習培訓。對于來自基層的省人大代表而言,“足不出縣”便可進行履職,已成為了現實。
在省政協辦公廳官網上,一個嶄新的“廣東省政協提案動態管理系統”也早早掛出,并在本次廣東兩會上成為省政協委員們提交提案的唯一入口。電子化與無紙化的改革,大大提高了提案工作效率,也讓省政協對于提案的大數據分析工作變得更為可行。另據廣東省政協提案委介紹,該系統的移動版也將于2月起開通,屆時將打破時空限制,實現“移動化履職”。
互聯網技術大大縮短了時間、空間對代表、委員們履職的限制。同時,也影響著代表、委員們履職時的思路,更多地嘗試用“互聯網+”的辦法解決現實問題。比如,針對農村教育資源稀缺的問題,省政協委員、著名主持人吳小莉就建議,借助在線教育技術建立一個互聯網平臺,把全省未滿65周歲的、專業經驗豐富的語數理化退休教師資源統合起來。
建議都是用腳“寫”出來的
在享受網絡履職便利的同時,也同樣需要代表用腳步度量民意。有網友認為,我國還有近半數居民不會上網。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社會弱勢群體,不是年紀偏大,就是處于偏遠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他們的權益也最需要得到保障,為他們鼓與呼,是人大代表義不容辭的責任。
省人大代表房玉紅的腳步就帶著“泥土的芬芳”。履職三年來,她先后提出26份建議,其中5份建議被列為省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建議。房玉紅的經驗是深入調研,因此她的每一份建議,都是用腳“寫”出來的,是利用周末或下鄉調查拖拉機補貼情況的空隙,到街坊、村民家里,收集第一手的社情民意得到的。為了寫好《關于推動林區林農轉型發展的建議》,她深入了7個鄉鎮、10多個自然村調研,走訪了30多名林農。
省人大代表、汕尾市陸河縣河口鎮營下村黨支部書記李金東,提出了《關于拓寬深汕高速汕尾至惠來段的建議》。為了形成建議,他會同了汕尾其他代表數次前往深汕高速沿線調研,不遺余力地推動建議的落實。當上代表后,李金東說“忙多了”,且越做越“上癮”。
“人大代表認真履職,離不開互聯網,離不開大數據,但同樣離不開用腳步度量民意!”網友“關育兵”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