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意味著促進大數據發展正式升級為國家行動方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大數據》作者涂子沛認為,今天的互聯網是沉淀數據的基礎設施,數據已成為這個時代前所未有的創新資源。大數據正給中國帶來新機遇,使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可能。數據不僅僅是黃金礦藏,更是我們未來建設智能社會的土壤。
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韓亦舜表示,大數據的核心價值在于總結過去,優化現在,預測未來。他講到,近年來,諸如零售業、旅游業、新聞出版產業、金融服務業等產業發生了很多改變。結合大數據,可以讓我們把事務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把今后工作方向預測得更準,把現在優化得更好。
不過,我國的大數據市場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存在一些難題。清華大學教授楊斌認為,無法盈利成為大數據產業化發展的瓶頸。大數據已在我們身邊,但分布不均。在多數行業,大量的數據仍因缺乏可運營的商業模式而“沉睡”。“只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產生的力量,未來可以幫助中國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北京天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數據官郭海明認為,數據資產逐漸成為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特別是在金融企業中,數據將成為企業精細化運營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血液,數據驅動決策將是大勢所趨?,F在,很多金融機構掌握著大量數據,但不知道怎么用,缺乏對數據的整合、分析。“要知道,數據本身并不會產生價值,只有有效利用數據,將大數據應用到業務中去,才能發揮最大價值。以消費金融為例,國家近兩年出臺了很多扶持消費金融發展的政策,但是消費金融發放的貸款基本上是無擔保、無抵押的,壞賬的催收難度系數很大,只有在大數據分析信用風險模型的基礎上,精準刻畫違約客戶的特征,把信用風險降到最低,消費金融的盈利模式才會逐步清晰。通過大數據挖掘技術不僅可以更深層次地了解用戶的消費行為,還能促使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評估體系的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