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依托生態環境大數據創新環境管理

責任編輯:jackye

作者:徐麗莉

2016-01-25 09:02:56

摘自:中國環境報

環境保護部啟動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工作,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配合辦公廳,歷經半年調研、研究,完成了《生態環境大數據總體方案》等多項方案的編制工作。

信息化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概念,而是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密接相關。

移動支付讓我們出門時不再考慮帶多少現金、幾張卡,而是帶上手機,走遍天下都不怕。

電子辦公讓我們工作時不再考慮一天能跑幾個地方,出門需要攜帶幾份文件,而是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文件的自動流轉。

在日前舉辦的全國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工作會上,與會代表不約而同地發現,會議資料越來越薄,以往裝訂成冊的代表通訊錄直接發布在專門定制的微信企業號“環境信息化”里,發言者的PPT直接共享到各位代表,方便深入研讀和收藏,參會者需要“背回家”的“負擔”越來越小。

······

2015年,國家大力推動信息化的發展,先后提出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計劃、《促進大數據發展綱要》。

作為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信息化的發展是實現《“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所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重要支撐。在全國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工作會上,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副省級城市的信息中心主任及部分省廳主管領導以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為主題,為環境信息化的發展把脈。

站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開局節點,這次大會是一場信息化的總結大會,也是生態環境大數據啟航的大會。

■成果

編制大數據方案 推動一朵云建設

2015年環境信息化發展的信號明確而有力。

年初,“互聯網+”進入政府工作報告,“互聯網+環保”一時成為舌尖上的話題。隨后,2015年6月,環境保護部組織“環評和監測工作創新”大討論,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指出,大數據、“互聯網+”等智能技術已成為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手段,要加強數據綜合應用和集成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2015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明確要求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共享,消除信息孤島,加快整合各類政府信息平臺。

環境保護部啟動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工作,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配合辦公廳,歷經半年調研、研究,完成了《生態環境大數據總體方案》等多項方案的編制工作。

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富春在會上透露,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還組織評估中心、監測總站、應急中心分別完成環評、監測、應急大數據應用方案的編制工作。目前,《2016年生態環境工作方案》也已編制完成,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將重點推進環評、監測、應急大數據應用以及在試點省、市的落地實施,建設生態大數據樣本。

同時,為實現集約化建設,環境保護部繼續推動一朵云建設,目前,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服務器虛擬化率達到了90%以上,目標是形成全國“一朵云、兩級部署”的格局。同時,一朵云的建設也為2015年初頒布的《環境保護部信息化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實施落地奠定了基礎,從源頭上確保信息化項目的集約建設和統一運維。

除了推動環保系統的數據共享,部委之間的數據共享也有突破。徐富春介紹,由環保部牽頭、涉及十大部委的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上報至發改委,目前正在配合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工作。據了解,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以推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為目標,為大數據跨部門的整合共享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亮點

數據整合有進展 信息共享有突破

在全國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工作會上,河北、重慶、廣東、浙江4省(市)信息中心榮獲了2015環境信息化推進示范單位獎。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在會上指出,“十二五”以來,據統計,全國省一級約有6億元的投入,平均每個省2000萬元左右。2015年以來,尤其中西部地區的環境信息化投入持續增加,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5年,在“整合·共享·暢通”目標的指引下,各省(區、市)結合自身實際,在共享和整合上取得了不俗的“戰績”。據程春明介紹,全國三分之一的省份都已經完成數據的整合,建設了數據中心,各地也都積極開展大數據建設的探索,這都為下一步的數據應用夯實了基礎。

信息化時代,信息是核心,環境信息中心要圍繞核心,在環境管理中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據了解,河北環境信息中心積極開展“智慧環保”工程建設,基本完成了現有數據資源的整合,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保障期間、中央環境保護督察試點等各項工作中表現突出,妥善統籌協調了其他部門的工作。上海市環境信息中心牽頭編制對社會公開的上海環境信息資源目錄,從而掌握和理順了環保系統的信息資源。

在數據整合機制體制的探索方面,重慶走在了前列,編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以環境監管為突破口,開展全市一體化環保物聯網建設,帶動環境管理上下全面貫通,實現系統、便捷、實時和精準監管。此外,重慶還在璧山區開展環保物聯網試點工作,在數據融合、監管上網和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形成了市區兩級協同管理機制。

同時,為了實現數據共享,讓數據實現對話,廣東省以排污許可證管理系統建設為契機,將其中4萬多個許可證數據經過人工清洗,國控名單中1234家國控企業,有815家可以查詢到對應的許可證記錄,占國控名單總數的66%。

有的省則依托業務抓手,實現數據整合和共享。四川省以省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為抓手,實現了“部——省——市(州)——縣(市、區)”三級環保部門環境信息傳輸的暢通與共享能力。 江蘇省則依托生態環境監控系統,建設執法和審批信息共享互通工作平臺,實現省、市、縣三級環保局職能部門和執法部門之間實時共享有關業務信息。

數據“在一起”后怎么用?上海展開了進一步探索,開展了基于大數據的環境經濟社會數據平臺研究,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探索環境與經濟社會之間的關系并輔助決策,開展重點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機制研究,以實現基于門戶網站的環境信息公開與共享的業務目標。內蒙古自治區專門召開全區生態環境大數據應用分析研討會,圍繞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的目標、任務、方向與定位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各地在探索數據整合和共享的道路上蓬勃發展,又各有其法。

■問題

數據標準不統一 數據應用成瓶頸

與成績和機遇并存的是挑戰和困惑。

“數據整合和共享過程中,最難的就是讓數據互通和對話,原先不同系統采用不同的技術標準,國家層面上又缺乏統一的標準,系統的整合和改造很困難。”一位地方環境信息中心的主任如是說。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信息辦副處長詹志明也表示,目前來看環保數據的標準化還面臨著較大的挑戰。當前環保業務應用的數據類型就高達幾十種,來源于不同的數據生產部門,其組織管理的方式、標準、參考體系也各不相同,給環境大數據的快速形成與綜合應用提出了挑戰。環境污染防治是一種典型的跨行業、多類型的大數據綜合業務應用。標準規范的不統一,使得系統和系統之間難以“對話”或對話的成本很高,需要開發很多轉換接口,數據難以真正流動起來。雖然很多數據已經集中到了“數據中心”,但還是難以快速應用和分析。

更讓各地“頭疼”的是,數據集成后到底該怎么用的問題。對于一些環境信息化進程比較快的地方,數據集成和整合工作開展的比較順利,但是一直在數據應用上“徘徊”。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總工魏斌也指出,現在大數據建設處于還沒有想好干什么,就開始埋頭苦干的狀態,缺乏大數據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所以出現了數據集成后不知道怎么用的問題。

同時,能力建設不均衡、資金投入不足、大數據建設人才短缺也是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大數據時代,數據整合和共享只是基礎,如何讓整合后的數據用起來,讓數據像石油等能源資源一樣產生價值,則依賴于挖掘數據的人才,而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從環境保護部到地方,大數據方面的人才都極為匱乏。

■期許

從技術支撐向環境管理轉型

即使困難重重,但在國家大數據戰略、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引領下,生態大數據建設必將勢如破竹,前景可期。

程春明在會議發言中指出,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是將各地信息中心從技術服務轉向管理支撐的有力契機,各地要抓住這一契機,提升環境信息化在環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讓環境信息化成為創新環境管理的助推器。

那么,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工作怎么抓?徐富春指出,要一手抓數據,一手抓應用。

數據整合工作仍將是2016年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日常的、持續不斷的工作。數據整合工作不僅限于整合環保業務數據,也要引入互聯網等外部數據,擴大資源中心數據范圍,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整合。

在數據應用過程當中,魏斌指出各地信息中心要主動出擊,了解各部門需求,主動提供服務,把數據用起來。

詹志明提出,在環保部門之外,社會、企業也是環保創新的主體,政府應建立一定的機制,引導和鼓勵企業或個人監測的設備加入環保監測網絡,作為官方監測的有力補充,擴大數據來源,保證與社會、企業進行數據共享,實現“政府搭臺,社會、企業唱戲”,使得社會和企業能夠站在巨人肩膀上進行創新,從而極大地釋放社會和企業的創新動力。

相關鏈接

發改委提出建立

全國一體的政務公共云

本報綜合報道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了《關于組織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重大工程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要求各地方、各部門及中央企業要加強統籌研究,提出具有全國性示范效應、產業帶動性強的促進大數據發展重大項目建議。通過一批重大項目實施,有效促進數據要素流通,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推動社會生產要素的網格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創造新的增長點,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根據《通知》,國家將重點支持社會治理大數據應用、公共服務大數據應用,產業發展大數據應用以及創業創新大數據應用等大數據示范應用項目。《通知》還提出,要組織大數據開放計劃,優先推進與民生保障服務相關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開展大數據全民創新競賽。依托政府開放數據,引導和鼓勵全社會企業、公眾進行挖掘分析,開發應用,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萬眾創新、開放創新。

據了解,《通知》將重點支持大數據共享開放,進一步完善公共數據共享開放制度,制定公共數據共享開放的制度法規,建立公共數據共享開放的評估、考核和安全審查制度,落實公共數據共享開放責任。建立統一的公共數據共享開放平臺體系,推進公共機構數據資源依托統一的平臺體系共享、交換和開放。

《通知》還要求整合分散的政務數據中心,并首次提到了探索構建國家數據中心體系,探索建立“物理分散、邏輯互聯、全國一體”的政務公共云,構建形成國家數據中心體系,并鼓勵開展綠色數據中心試點。

同時,《通知》也詳細規定了對項目實施單位的相關要求和組織方式,鼓勵多個單位聯合提出項目建議,優先支持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具有全國性示范效應的大數據應用。

案例庫

大數據如何用?

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The 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GEOSS)

地球觀測組織由各國政府和組織共同組建,是地球觀測領域最大和最權威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目標是推動和實施的《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GEOSS十年執行計劃》。

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目的是針對地球進行廣泛、協調、持續的觀測,以改善對地球現狀的監測能力,提高對地球系統行為的預測水平。GEOSS目前覆蓋9個領域,生態系統便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旨在打造標準化生態系統分類。

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成為GEOSS的受益者。GEOSS通過連接并整合衛星和地面觀測系統,幫助國際社會針對緊急事件進行相應協調。如應用于森林火災,監測氣候變化和管理自然資源等方面。

我國目前也是地球觀測組織的成員,并于2010年發布《北京宣言》,表示在國家權力和義務的范圍內,確保陸地、海洋和大氣觀測網絡和基于空間的對地觀測系統長期、持續、可靠的運行,以及這些觀測數據的可得性,在GEOSS九大受益領域實現觀測數據和信息的共享。

空氣質量監測(Air Quality Monitoring)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的研發部門正與商業傳感器行業合作,開發個人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為本地社區服務。在鼓勵低成本、便攜式、可穿戴監測設備研發的同時,還在進行移動空氣污染監測傳感器的研發,試圖在汽車上采用此類設備。

同時,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與NASA合作開展DISCOVER-AQ項目,旨在利用衛星技術收集空氣質量數據,以幫助科學家進行污染源解析和排放異常的研究。

個人空氣質量監測(Person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在英特爾實驗室的指導下,17名波特蘭居民正在參加一個研究類試驗項目,利用傳感器連續收集空氣質量數據,以識別居民暴露于有毒物質下的風險。這些空氣質量傳感器可以監測碳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量、溫度、濕度、顆粒物、臭氧條件、不穩定有機化合物。

這些數據被轉換為計算機可視化效果,并對公眾公開發布。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黄石市| 饶河县| 苗栗市| 遂平县| 宜良县| 孝义市| 云霄县| 菏泽市| 平遥县| 河津市| 武清区| 台北市| 湖北省| 兰州市| 阿荣旗| 广昌县| 金乡县| 黑山县| 泉州市| 信宜市| 梓潼县| 九寨沟县| 营口市| 石泉县| 益阳市| 从江县| 珲春市| 交城县| 清镇市| 新乡市| 甘孜| 监利县| 西贡区| 临邑县| 汉阴县| 长白| 莎车县| 民和| 吉木乃县|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