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正在成為聯系各種產業環節的關鍵紐帶。誰掌握好這根“紐帶”,就可能在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占得先機,更能在國家戰略決策、社會與經濟管理、企業管理中制勝。為厘清大數據奧秘,“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已列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并于近日啟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 2015年度項目啟動會暨學術研討會1月5日在復旦大學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何鳴鴻、管理科學部主任吳啟迪,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馬興發,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袁正宏先后在開幕式上致辭。開幕式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常務副主任李一軍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郭重慶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王隴德院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陳國青教授,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邵志清,阿里巴巴集團公司副總裁車品覺,深圳證券信息公司總經理助理邢精平,原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醫療事務部部長于廣軍等從大數據的影響、作用、發展、管理和應用等方面分別做了大會特邀報告。
在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移動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支持下,社交媒體、協同創造、虛擬服務等新型應用模式拓展了人類創造和利用信息的范圍和形式,也正在對管理理論與實踐產生深遠影響。企業從不斷產生的交易數據中獲取萬億字節的有關消費者、供應商和運營管理方面的信息;網絡傳感器被植入手機、智能電表、汽車以及機械等設備用以感應、創造并交換信息;社會化媒體中數以億計的網民群體的實時交流與內容分享也在大數據的指數級增長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字宇宙研究報告稱:2011年全球被創建和被復制的數據總量超過1.8ZB,2013年則達到2.8ZB,且增長趨勢遵循新摩爾定律(即全球數據量每兩年翻一番),預計2020年將達到40ZB。從這種意義上說,大數據是現代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未來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資產。
大數據作為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移動計算之后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正在重新定義國家戰略決策、社會與經濟管理、企業管理、業務流程組織、個人決策的基本過程和方式。大數據已經在政府公共管理、醫療服務、零售業、制造業、以及涉及個人的位置服務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產業空間。根據麥肯錫對西方產業數據的評估,大數據將能使歐洲發達國家政府節省至少2000億歐元的運作成本,每年給歐盟帶來400億歐元的經濟增長;使美國醫療保健行業降低8%的成本(約每年3000多億美元);并使得大多數零售商的營業利潤率提高60%以上,幫助制造業在產品開發、組裝等環節實現約50%的成本消減。據市場調研機構IDC預測,大數據技術與服務市場將從2010年的32億美元攀升到2015年的169億美元,實現約40%的復合年增長率(約為IT與通信產業增長率的7倍),而其中我國大數據技術和服務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1.4%。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處于國際領先的位置。
大數據驅動的管理決策研究將有助于理清各種實體之間交互與連接產生的復雜性,管理數據冗余與缺失雙重特征引起的決策風險,認知數據的高速增長與交叉互連引起的涌現現象,進而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從網絡數據中挖掘出其所蘊含的信息、知識甚至是智慧,最終達到充分利用大數據價值的目的。大數據不再是產業環節上產生的副產品,相反地,大數據已成為聯系各個環節的關鍵紐帶。通過對大數據紐帶的分析與掌握,可以降低行業成本、促進行業效率、提升行業生產力,并可能催生出一系列戰略性的新興產業,比如:數據服務、數據材料和數據制藥等。
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具有突出的科學前沿性、重大的戰略意義、巨大的實踐價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項目將以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為研究對象,充分發揮管理、信息、數理、醫學等多學科合作研究的優勢,著重研究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理論范式、大數據資源治理機制與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決策價值分析與發現、大數據分析方法與支撐技術,并圍繞總體目標集成相關研究成果。
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教授陳國青表示, 希望通過該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揭示管理與決策范式轉變的機理與規律、建立面向大數據的全景式管理與決策理論和方法體系、發展針對管理與決策問題的大數據分析技術與計算方法,使得我國在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相關領域躋身國際前列;開展在諸如公共管理、商務、金融、醫療健康等領域的示范應用與平臺構建;培養一批跨學科交叉型骨干人才和創新團隊;并為國家在相關領域的管理決策和智庫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