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大數據樣本”成為學生成長的一個依據,老師通過云平臺快速獲得各種教學科研資源……如今,“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已經融入寶安校園,通過技術手段提升教學品質。
寶安近期規劃編制了《寶安區智慧教育總體規劃(2015—2017)》,探索互聯網環境下區域教育的創新和變革。該計劃將采取大數據、“互聯網+教育”等技術手段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速寶安教育現代化發展。將來不久,寶安區試點學校的學生都將累積成長“大數據”,為分析學生學習成長和教學科研提供一個完整的樣本。
云平臺共享大量優質資源
記者了解到,寶安目前正在籌建寶安中學(集團)實驗學校,未來建成之后,將成為一所探索智慧校園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的示范性學校之一。
如何將信息化等智慧手段融入到教學中?按照該學校的規劃設想,課堂教學過程將全程錄制,所有教學信息都將數字化處理,通過數據采集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反饋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教師可根據實時反饋把握教學節奏。所有學生的學習數據都將得到累積,形成一份完整的大數據,為分析學生學習成長和教學科研提供一個完整的樣本。
資源庫、大數據、云平臺……這些目前在科技界極具吸引力的詞匯,目前已經慢慢融入寶安整個教育系統中。比如,應用寶安教育云平臺,寶安區的教師可以不到課堂現場,通過網絡就可以觀摩課堂,大大提升了公開課的效率。同時,該云平臺共構建幾十萬條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為寶安區400多個辦學單位、2萬名教師、30多萬名學生以及廣大市民服務。2014年,該云平臺的移動端上線,用戶通過手機就可以獲得各種應用資源等。
“技術手段已經融入整個教育過程,特別是已經讓教學和技術進行了深度融合。”寶安區松崗中學的一位老師表示,課堂數據觀測、未來教室、校園開放式學生綜合分享系統、在線即時教研等應用為學校教學帶來更多的技術變革。
為各類人群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
借助信息化手段,寶安目前已經建立了網絡教研團隊和教育教學資源庫。2015年11月,寶安區編制了《寶安區智慧教育總體規劃(2015—2017)》,目的是以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思維創新為載體推進變革,到2017年形成區域“互聯網+教育”的綜合生態體系。
“智慧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技術更好地為每個人服務。”寶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教師、家長等是智慧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該規劃將重點思考如何在新技術環境下,為各類人群提供模塊化、訂單式信息化服務。”
比如針對學生,該規劃提出,要運用信息技術逐步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過程與模式。這將應用到大數據的技術手段,在學生行為數據、管理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數據,經過過程性和綜合性的考量,找到學生各種行為之間的內在聯系,考量背后的邏輯關系,并作出恰當的教學決策。
針對老師、公眾等群體,寶安區計劃優化“寶安教育云服務平臺”,完成與深圳教育云的互聯、省部級教育資源云互聯等各類云間互聯資源的深度融合,“將通過平臺,為師生及公眾提供各類教育資源、終身學習和教育公共服務的有效應用,通過技術手段,構建隨時隨地、人人可用的教育信息化資源和學習環境。”
記者了解到,目前,“寶安教育云服務平臺”還嘗試通過公開征集的方式引入優質第三方應用,首期接入了寶安家校互動應用,初期為32所學校7萬名家長開展各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