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各大電商之間競爭的火藥味頗濃。而坐在電腦屏幕前的消費者們,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早早就已經往“購物車”中添加商品了。
但是消費者們或許不會想到,當他們飛快地翻動著電腦屏幕,在網絡購物中留下一筆筆交易記錄時,他們也在默默書寫自己的信用記錄。
而這一切都是大數據帶來的改變。2014年7月,李克強總理曾提出運用大數據等手段提升監管水平,讓信用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基礎的要求。而對于傳統的銀行業而言,如何利用大數據的機遇,降低銀行的運營成本,并提高盈利水平,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近日,IBM風險管理合伙人王為東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就這一話題進行了討論。在他看來,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完善銀行業的巴塞爾體系,產生提前預警風險的效果,而其中的關鍵在于如何選擇數據,以及如何將數據與交易進行匹配。
社交數據反欺詐
利用大數據進行風險管理,究竟可以做到怎樣程度?
想必這是所有在金融行業從事風控工作的人想要知道的答案。而王為東帶來的最新實踐表明,也許未來銀行可以通過分析你的微博和微信數據,來判斷你是否在進行欺詐行為。
在本次論壇上,王為東就分享了一個關于反車險欺詐的案例。他表示,目前這一解決方案的總體框架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預防、偵測、調查和發現。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對保險人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包括鏈接檢查、實體分析、社交網絡分析等等。
“傳統的車險欺詐都是保險人串通車廠,那么在鏈接檢查中,我們會分析車主和修理廠的區域是不是高度一致。他經常發生謊報車險的地理位置是不是一樣。”王衛東說。
而在實體分析階段,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則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王為東表示,實體分析很重要的一點是確定申報人的關系,這就需要結合內部與外部的交易數據,包括行為模型分析。
“任何人都有一個行為模式,包括文本分析內容、地理空間分析、社交網絡分析等。我們可以通過微信和微博的文本信息進行比對。而這就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而王為東特別強調,在完成了一個反欺詐的案例之后,需要將這一欺詐案例納入數據庫中。“反欺詐分析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我們通過發現模式來進行預測,后來的新的欺詐模式納入模型中,形成閉環的模式,避免進一步的損失。”
完善巴塞爾體系
王為東介紹,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完善,未來在優化銀行巴塞爾體系方面大有可為。
事實上,巴塞爾協議自誕生以來,在監督銀行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成為了全球銀行業監管的標桿。如今,《巴塞爾協議Ⅲ》已經出臺,勢必對全球銀行的商業模式帶來重大的調整。
但王為東同時指出,巴塞爾體系雖然在不斷地完善和改進過程中,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有滯后性,“有損失才能產生模型”。因此,如何利用大數據進一步優化巴塞爾體系,真正做到具有前瞻性,是國內外金融業在思考的主題。
而在整個信貸管理供應鏈中,大數據都可以參與其中。王為東介紹,精準化營銷是大數據最廣泛的應用,因此在選擇貸款客戶時銀行就有了主動權。其二則是信用模型的優化,除了傳統模型之外加入外部的數據優化模型,使模型具有前瞻性。
一個可能的方向是利用文本分析技術,對銀行外部的信息進行提取與分析。比如針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審批,由于企業與企業主是密切綁定在一起的。因此可以通過分析企業主個人的交易行為、交易情緒,其他人對他的評價等文本信息,進行風險預警。
第三個方面是貸后運行體系管理。貸款發放之后有很長的周期,在這個很長的周期中,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貸后風險預警,比如結合各種監管信息、企業擔保圈的信息、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等,及時了解客戶的行為。
數據也會“過期”
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銀行業進行風險管理,其核心是數據。數據的好與壞決定著這項管理措施是否能成功。
但很多人也許不會想到,數據也會有“過期”的那天。王為東指出,現在銀行外部的大數據更主要的是指社交媒體的數據,但是社交媒體卻在不斷地變化過程中。“幾年前大家使用微博,可能很多數據會把微博的信息抓過來進行預警,但是現在微博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微信則是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王為東說。
另一方面,如何提升數據的質量也是一個難點。大量的數據也會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此時,銀行需要有強大的分析能力。“大數據技術的關鍵是,只有分析過、加工好的,對銀行業務有促進的數據才是真正有用的數據。”王為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