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后賽博朋克作家 Cory Doctorow 撰寫專欄文章對物聯網的思考。論點是Facebook的物聯網模式是個噩夢:你的設備是公司派來收集你數據的間諜,并且決定從中推導出什么信息和反饋給你什么。但是還有另一種模式:物體由你擁有,代表你監測你的生活,自己保管數據。
物聯網正在開始出現。你能看得出它才剛起步,因為我們還在使用這個笨拙的名詞“物的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諸如此類的新詞匯告訴你我們并不知道一件東西是什么或有什么用,就像是“無馬馬車”或“3D打印機”。
但關于物聯網有一件事我們是知道的:它涉及到大量的傳感器。當我們的計算機縮小到能被融入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小設備、工具和技術,使感知能力滲入物理對象中,報告它們的周圍環境并用計算機驅動的電機、開關、杠桿、和泵作出行動,物聯網就發生了。
這有點像是《杰森一家》中的愿景,你的桌子注意到你餓了,與廚房和你的計步器商議過,算計出你愿意吃什么、有什么可吃、和你應該吃什么的交集,然后咣啷咣啷地走過來。在物聯網土地上的初創公司都在思考如何使我們的建筑環境的“智能”,如何集成你的身體,以及如何結合這兩種現象,把你周圍的世界變成近乎魔法之地,一個迪士尼《美女與野獸》“Be Our Guest”場景的高科技版本。
物聯網的未來架構師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人”只是另一種“物”,而你通過代表他們行動、預測他們、向他們的個人網絡問關于他們的重要事實,然后實時適應他們周圍的世界來提供魔法。對于人類的物性假定在物聯網的人類控制應用中尤為明顯:防盜系統、學校行為監控、警員佩戴攝像機、假釋犯電子腳銬、員工生產力跟蹤器、監獄監控系統、反恐戰爭的攝像機、嗅探器,和大規模監控窺探。“被拘押的物的互聯網”與用戶的關系是敵對的——他們是敵人,它們擔負的任務就是防止被他們智勝。
對于員工、學童、旅行者、甚至是被半自治計算機當作物品控制的囚犯,無論你對公正對待他們的看法是什么,我敢打賭如果你能夠支配你的物聯網,你會覺得更有尊嚴和安全,而不是反之。
即使是在所謂的“免費的東西的互聯網”,人類和計算機還是敵人。醫學遙測和植入物公司設想把你身體內部運作的極端私密的事實銷售給數據挖掘服務和保險公司。汽車公司把他們的車輛視為收集你的駕駛數據、交通模式、以及途經道路的可感應事實的平臺,把它賣給,你猜對了,數據挖掘服務和保險公司。約翰迪爾公司認為其拖拉機是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并且它,而不是農民們,擁有車輪扭矩傳感器采集的土壤密度數據(它把這個數據賣給孟山都,后者再向農民收費提供此信息)。
今天,風險投資者們對物聯網的推銷已經不感興趣,除非它帶了一個“生態系統”——一個應用市場和封閉渠道的附加組件和部件,它可以設置其利潤率,保證持續的收入來源。這些設備正繼承著噴墨打印機和視頻游戲主機市場最糟糕的部分:耗材、軟件,和替換部件都由原始制造商設置高價,使用技術對策防止第三方侵入其領土,也就是你的錢包。
但是,想象一種不同的物聯網:一種人類是一等公民的物聯網,較進行傳感和被感知的“物”為先。
例如:物聯網廠商設想的許多“基于位置”的業務。你周圍的設備感知你什么時候需要去廁所、或是要一杯咖啡,或者一套新輪胎,他們會向你宣傳這些服務,以及你把更多生活私密知識交給他們以后能得到的特別優惠。
今天的人們可以對監視漠不關心,但很少有人會歡迎它。無論今天對隱私的態度是什么,一般人對明天的監視只會更懷敵意。我們還遠遠沒有達到監視峰值,但我們極其肯定已經達到了對監控漠不關心的峰值。
想象一個位置服務,其賣點是你的個人信息被安全包含在其自身環境里,只有你自己一人可以用。你可以在身上帶著設備,使用他們的傳感器來了解你的事情——你什么時候吃過了,你的飲食偏好是什么,你的血糖是多少,等等,但這些設備與云毫無關系,而且他們不會把這些信息提供給任何人進行分析。
相反,當你在空間穿行時,商店、廁所、餐館、雜貨店和其他實體會發射自己的產品信息,這些將被你的個人網絡看到和分析,它將根據你所設定或者它從你學習到的偏好,代表你決定是否把它們告訴你。你被展示了這些信息的事實,只有你知和你擁有的計算機們知,也——再次地——不會與任何人分享。
這是與臉譜網相反的模式,臉譜網擁有所有信源,并決定允許你看到哪個。而這則更像是電子郵件模式,你的系統下載別人想發給你的所有郵件,然后使用你自己的過濾器和規則來決定哪些要丟棄,哪些要顯示。
這在醫療檢測和植入世界中就更加重要。今天,醫學技術公司談論著一旦我們能收集患有罕見病的人的縱向、深入、細粒度生理歷史數據,我們將能了解到的關于它們的重要事實。如果你得了一種奇怪的癌癥,醫生將能夠接觸賣給你設備的公司,通過你的健康歷史記錄倒回你身體的整個過去,尋找你當前問題的線索。
但是,如果我們了解關于巨型敏感數據存儲庫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它們會泄露。從索尼到人事管理辦公室到Hacking Team到Ashley Madison,他們最終都泄漏了。把一堆有價值的東西放在一個地方,就使它成為不可抗拒的目標——然后就有一個明顯的問題:為什么無論如何所有數據都需要由植入物生產商持有?為什么它不應該存在于你的植入物或者你的個人網絡中?
如果你真的擁有你的數據——如果云只是一個加密備份的惰性存儲庫,沒有你的私鑰就與噪音無異——好事情就會開始發生。隨著對隱私的擔憂上升,你的醫療技術設備可以收集的數據量將受到市場力量(人們不愿意與他們的設備分享數據,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的血糖和性生活被與保險公司和數據經紀人共享)和責任恐懼(擁有所有那些可能受入侵的數據的公司要自愿承擔相關責任,并面對集體訴訟的所有潛在原告,保險公司會拒絕為這樣的公司承保)。
但一旦數據是你的且僅是你的——一旦間諜軟件成為我的軟件——這些考量就會大大改善。當只有你知道自己的事情時,其他人得知你生活的私密事實的隱私顧慮不再起作用。
當你生病時,你選擇讓你的醫生看到你的病歷,從中得出推論——甚至授權她與試圖治愈你的病癥的研究同事們分享。在這里你做主,而不是首先把你當成一件東西其次才是一個人的制造商。
從主題公園到智慧城市到醫療技術到工作效率優化,不是把人類僅僅當成數據點看待,而是有原生智慧、個人價值和尊嚴的人,就會開啟轉型改變世界的整個可能性。
庫評:云平臺未來有一個趨勢是面向個人進行計費服務,每個人擁有一個加密的“個人云”,物化的人和外界收集到的數據都儲存在個人云中,當一家公司想要與你的網絡和數據互動,它向你的網絡發出消息,而你的網絡決定是否理睬。你是由物聯網所服務的人類,而不是被一堆設備管理和牟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