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人才是怎么評判
AD:
大數據時代的人才是怎么評判
——訪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吳江
問:目前,人才評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么?
答:人才評價工作非常重要,是人才發現、引進、培養、選拔、使用、激勵的依據。傳統上,對人才的評價是經驗性評價,是對已有成果、已有資歷作出的判斷。
問題是,當今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風險性和不可預測性。過多關注過去的人才評價模式有很多局限性,尤其不適合創新型人才引進評價,而且特別不適合海外年輕拔尖人才引進評價。因為,創新型人才是發展中的人才,需要的是面向未來的評價,是“加油站”式的評價,評價要能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加油鼓勁。
問:大數據將給我們的人才評價工作帶來怎樣的改變?
答:人才評價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作用是發現和甄別人才,基于此的人才評價要為人才使用和發展服務,要特別重視未來,而不是過去。而大數據最重要的功能,是能把未來一些不確定性的東西準確地預測出來。2008年,谷歌的一支研發團隊利用在網上收集到的海量個人搜索詞匯數據,趕在政府流行病學家之前兩星期預測了甲型H1N1流感的暴發。這樣的事情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掌握了大數據后,谷歌就做到了。
大數據浪潮,讓人類在歷史上第一次有機會用數據圍繞一個東西形成完整的描述。憑借日益增強的數據分析能力,人類得以有效實現對未來的預測。大數據可以幫助人們提升人才評價的整體水平,解決人才評價面向未來的問題。
問:歷史優秀的人才,不是更有可能取得更大成就嗎?
答:這可不一定。很多人評上教授后,可能一生都一事無成,人不是一定會越變越聰明的。社會進步需要更加有潛能、更加能創新的人,而這些人絕對不是單憑學歷、職稱就能看出來的。
問:人們常說要慧眼識英才,大數據能替代伯樂的直覺嗎?
答:正是因為掌握數據的不充分,才逼得我們不得不依靠直覺。歷史發展到今天,人才更為豐富多樣,伯樂的直覺已不能滿足現實需要。丁肇中先生就說過,同行評不出來創新人才,因為他們都是用已有的知識來評價人才,而創新人才是要面向未來的,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只有大數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考察一個人,要有足夠的數據情報,這就是美國中情局的強項——對關鍵人物數據掌握得非常細致。他們會不擇手段,挖掘全部數據。你從哪個醫院出生,父母怎么樣,幾歲還在尿床,小學犯過什么錯誤,中學有什么劣跡,大學時談了幾次戀愛,做過什么股票,親戚有沒有販毒……都在掌握之中。他們能從一個人高中時經常上樹判斷出他“個性叛逆”。這些正是我們在人才評價中欠缺的。
問: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大數據帶來的不僅是信息技術領域的革命,它正在改變著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
答:是的。迎接大數據時代,需要形成“大數據思維”。大數據不僅是一種實用工具,而且是一種思維方法。美國的衛生防疫部門積累了多少年,人才、專業上都有絕對的優勢,為什么干不過谷歌?因為谷歌不和你拼專業,它拼的是信息采集量和掌握量。
大數據時代,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不再限于線性聯系,而是特別重視事物的相關性。現在美國衛生防疫部門也在做出改變,效果明顯。比如,他們會監控全紐約200多萬人上班刷卡的數據,刷卡情況會直接匯總到應急中心,如果有一天10%的人沒刷卡,他們就開始啟動疫情分析工作。
問:我們從中能借鑒什么呢?
答:對人才信息的采集、利用要給予更多關注。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搜集一個“壞人”(罪犯或貪官)信息所下的功夫,遠比搜集一個“好人”信息要多得多。如果我們肯像搜集“壞人”信息一樣去搜集“人才”信息,人才評價問題就解決了。
問:大數據運用到人才評價,應從何處入手?
答:如何最快捷地讓社會接受新的理念?要從技術上入手解決。比如,“花未來的錢”的觀念,中國通過推廣信用卡做到了。信用卡,不光是方便,更大功能在于刺激消費。我們這個世代崇尚存錢的國家,接受消費文化這么快,就是因為先從技術上入手了。
大數據時代的人才可以出現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他可以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公司效力,人才國際化將全方位開啟,人才戰爭將比以往更為激烈。誰能盡早把大數據體系建立起來,誰就能在新一輪人才戰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全國性大數據平臺的建立,還將直接減少研發成本,少走彎路,縮短研發周期,促進科研人員迅速取得一些創新成果。
此外,針對違法犯罪分子,我們普遍采用了測謊儀,如果科研人員愿意用同樣的技術下功夫,制造出一個潛能儀,恐怕什么樣的人才都能評得準。
問:這么說,對數據量的占有將非常關鍵?
答:對。國際獵頭能準確找到人才,就是因為占有了海量數據。我們沒有大數據,就只能在不充分的情況下進行人才評價。大數據能夠幫助人們解決這個問題,從理論上講,凡是符合條件的人都可以進入評價視野,這就解決了“少數人從少數人中選人”的弊端和評價標準粗放簡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