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信息傳遞的速度、傳達的范圍與傳播的效果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無法回避和拒絕的新環境,如何把握大數據,順應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變革,是亟需深入思考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大數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變革的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載體的微型化
根據《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達85.8%,手機端即時通信使用率為91.2%。手機憑借其便攜性好、自主性強等特點,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主要載體。
2.思想政治教育傳播信息的精簡化
信息的高速流動性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方式,短小精練的“微言微語”變得更受青睞,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需要契合這種社會信息化、時間碎片化的發展要求,傳播內容變得更加簡短、新穎、有重點。
3.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受眾的精準化
大數據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數據服務變革,即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把教育對象分成不同類型的群體,甚至是不同特征的個體,從而制定不同的傳播策略,有的放矢地解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教育對象的各種思想矛盾與問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個性化與精準化。
4.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結構的扁平化
隨著信息傳遞渠道的多元化、信息傳遞數量的極大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漸由邏輯清晰、管理嚴密、分工細致的科層結構過渡到以個人媒體為代表的扁平網絡結構,每一個擁有傳播載體的對象都是一個傳播節點,每個人都在進行自己的二次傳播,他們既是某些教育信息的傳播者又是另一些信息的接收者。
二、大數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變革帶來的問題
一是在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業素養和能力,還應具有收集數據,定量分析,在繁雜的數據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數據進行有效融合,仍然存在技術難點。
二是在大數據時代,教育對象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信息,因此一些垃圾信息和西方的腐朽價值理念也有可能影響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使其行為放縱,社會責任感缺失,道德觀念模糊。
三是在大數據時代,教育對象所掌握的有效信息有時甚至比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多,教育者的主導地位也會受到挑戰,再加上傳統“滿堂灌”的教育方式,缺乏針對性,若是泛泛而談,則很難對教育對象產生吸引力。
四是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急劇膨脹的速度超出了現有法律法規所能監控的范圍,因此也產生了許多倫理性、法律性問題,大到國家層面的“棱鏡門”,小至個體的“艷照門”以及被無辜地“人肉搜索”等事件。
二、大數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變革的應對之策
1、樹立大數據教育理念
一是樹立敏銳的數據意識。要學習如何收集、分析和運用大數據,將大數據中的思想信息與教育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二是與大數據機構進行合作。只有樹立合作意識,與相關專業技術部門保持緊密聯系,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大數據。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有預見性,在海量的數據分析中發現潛在問題,做好對教育對象的事前引導和心理疏導。
2、建設大數據人才隊伍
要建設一批強有力的專業素質過硬、懂技術的人才隊伍,既要在良莠不齊的大數據海洋中,仍然保持清新的頭腦,客觀理性地審視國內、國際事務和教育對象的問題,又要讓教育對象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內化吸收,真正利用好大數據載體的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
3、構建大數據技術平臺
思想政治教育部門除了與數據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外,還應構建自己的技術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終端,有針對性地去收集教育對象的數據,并開發專門的云計算服務平臺,分析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進行即時性的防控、引導和教育。
4、完善大數據法律規范
一是在國家層面,盡快完善大數據收集、公布、傳播和使用等法律法規。二是有關部門應成立大數據防控應急工作平臺,加強對大數據部門的監管和防控。三是應當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進行引導和教育,使其自覺遵守法律規范,不對網絡中的垃圾信息以訛傳訛,也不恣意制造謠言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