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飛機回程途中,遇到位北海道銀行來中國出差的女生;途中聊起了各自的職業;一直聊到北京,全程讓我很苦惱的是數據分析、數據分析師這些玩意如何很容易的介紹給她;
比如說她,是銀行的一名普通職員,每天的任務是結算、結匯,從早到晚都在跟數據打交道;因為只用整理好的數據,所以自然不在乎也不注意,數據是如何來的;整個總結下來是,用數據的人不知道數據哪里來的,做數據的人不知道數據有什么用處;回憶了下,這還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這個問題造成的后果就是,開數據會經常打架,A業務線給出的數據說xx 指標提升了,B業務給出的剛好是另外一種結論,指標在下降;等討論完畢數據口徑,會議結束,大家都感到無力。各人不禁感嘆,這個會又白開了;腦袋一拍,目標就來,各種活動方案的目標基本是上拍腦袋,直接10-20倍,各自又忙活一陣子; 數據快到我碗里來,昨天要的數據需求好了嗎?明天老板開會,給幾個數據吧;某某DLU指標掉了,看是不是數據有問題;今天push,明天Push,push ctr嗷嗷的高,同一撥用戶群嗷嗷的高,用戶投訴還不斷;
既然業務上有這么多的問題,數據分析師是具體的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呢?
Sample:
1.回答發生了什么?頻率是多少?為什么會發生?
2.具體的業務問題是什么?
3.現在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動?
4.未來的趨勢是什么?是否錯過了機會?哪些問題(路子)是錯誤的、正確的,把錯誤的去掉,只留下正確的;
數據只有結合了業務才是有價值的,數據體現可以用四個字詞概括,看數據、用數據、依賴數據、數據變現。稍微詳細解釋如下:
看數據, 能然讓業務準確、及時、完整的看到數據, 落地是在報表、取數等;
用數據, 業務上通過數據做出決策 ,落地是異常監控/專題分析;
依賴數據,數據嵌入到業務的日常流程中,通過數據挖掘高價值信息推進業務,落地點在數據產品,數據挖掘產品;
數據變現,利用數據來賺錢了,落地點可在外部數據平臺,數據產品上;
在這整個環節中”數據分析師“是做什么呢?我們從分析師的日常工作來分析看,臨時需求、報表、數據分析與模型、數據產品,數據挖掘這幾個角度來聊一下;
臨時需求不必說了,就是解決業務的一次性,臨時的數據需求;報表呢,是根據業務的需要,對于常規且定期查看與分析的數據,形成report;
數據分析與模型,與業務一起溝通,分析業務上的各種問題,提供一些業務上的建議與取舍,根據業務需要搞一些挖掘模型等;
數據產品,是通過可視化的方式解決一些結構化(固化)業務問題;把數據分析模型、分析思路與數據結合、面向定向業務提供分析產品;
數據挖掘,數據直接作用到業務上,比如作弊用戶、標簽推薦、用戶行為的定向引導;
以上列舉的這幾類,前兩類是實現看數據的,后三類是挖掘數據價值的;
數據分析師在工作時,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銜接點,就是思考。
很多時候,分析師會受到固有問題的影響,如果不去變通,不懂得如何去提煉核心的話,就會產生思考的盲點,就注定問不出一些非常關鍵的問題;有時答案不重要,思考的角度才是很重要;比如在搞臨時需求時,不要把臨時需求當成一個取數的工作,學會梳理,學會管理;通過思考,可以發現很多業務上的問題; 了解業務,熟悉業務流程,總結與沉淀自己對業務的理解,知道行業的發展,才能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