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個“塊數據”公共平臺
貴陽市正基于用戶行為數據、企業數據、社交平臺數據和感知設備等各類數據,結合政府開放的數據,在我市形成一個區域的塊上集聚的大數據公共平臺,創建出全球首個塊上數據集聚模式,并建立塊上數據存儲、管理、共享、開放與服務的城市大數據公共平臺,支撐智慧城市云計算應用示范。
全國第一個政府數據開放示范城市
目前,貴陽市正在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建立數據開放平臺——主動開放公共數據,如交通、文化、教育、旅游、醫療、食品安全、企業信用等數據,逐步關聯塊上形成的企業數據、社交數據和感知設備產生的數據,通過對開放的數據進行深度開發和挖掘,鼓勵企業進行各種商業模式創新。
全國第一個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
2015年2月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創建工作獲得國家工信部批準,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發展集聚區正式“落戶”貴州。
根據《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集聚區創建期為3年,到2017年,建成國家級數據存儲災備基地和國家級云計算應用基地,形成大數據產業集群,以大數據產業為主導的信息產業總規模達到3000億元。
全國第一個大數據交易所
2015年4月14日,全國首個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掛牌并完成首批大數據交易。它面向全國提供數據交易服務,旨在促進數據流通,規范數據交易行為,維護數據交易市場秩序,保護數據交易各方合法權益,向社會提供完善的數據交易、結算、交付、安全保障、數據資產管理和融資等綜合配套服務。交易的數據是基于底層數據,通過數據的清洗、分析、建模、可視化后的結果。
全國第一個全域公共免費WiFi城市
2015年5月1日,貴陽全域公共免費WiFi項目一期建成,市民用手機搜索“D-GuiYang”,無需密碼即可免費使用WiFi。在這些區域,單個用戶的網絡下載速度每秒可達到2兆到4兆。
貴陽全域公共免費WiFi是貴陽發展大數據的基礎支撐,通過為網內用戶提供免費上網服務,以采集塊上集聚的用戶上網行為數據。項目于2015年2月10日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7年內可實現全城覆蓋。
全國第一個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
全國第一個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已在貴陽建成。該實驗室將為大數據高端戰略智庫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助力貴陽發展大數據產業。
實驗室依托貴州大學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建立和運行,并與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形成長效持續的協同創新機制。作為跨學科、專業性、國際化、開放型研究平臺,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以大數據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通過對大數據發展進行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和咨詢,構建“塊數據”理論模型和應用模型,研究編制“大數據指數”。
全國第一個國家旅游數據(災備)中心
7月9日,第十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國家旅游局、貴州省人民政府、中國聯通集團三方簽署合作協議,建立旅游基礎數據庫異地備份的旅游大數據戰略合作關系,舉行“國家旅游數據(災備)中心”揭牌儀式,共同開展大數據合作,互相進行旅游數據資源和相關數據接口的開放和共享。這是首個落戶貴州的國家級數據(災備)中心,對推動旅游大數據發展,助推貴州成為全國旅游云和旅游大數據建設試點省具有重要意義。
政策點睛“天時”起風潮
“如果大家錯過了30年前廣東、浙江的投資機遇,今天一定不能錯過貴州。”2013年3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斷言。
——2012年1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推動貴州的信息網絡設施建設,培育發展電子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技術研發,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同年2月13日,《國務院關于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的批復》提出將貴安新區作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重點建設的五個城市新區之一,建成以航空航天為代表的特色裝備制造業基地、重要的資源深加工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和旅游休閑目的地,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成黔中經濟區最富活力的增長極。
——2014年1月6日,國務院批復貴安新區設立國家級新區,確立貴安新區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和生態文明示范區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加大了對貴州的支持力度。
國家系列“組合拳”猶如一場及時雨,潤澤貴州轉型發展的信心,也吸引越來越多投資者前來“攻城略地”。
資源支撐“地利”生引力
2014年6月底,總投資2.2億元的富士康綠色隧道數據中心完工。“富士康選擇貴州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這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說。
地處北緯24度到29度之間,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氣溫14℃到16℃,夏季平均氣溫22.5℃,冬季平均氣溫6℃到8℃。地質結構穩定,災害風險低,森林覆蓋率49%。
貴州適合大數據產業生長的優勢資源遠不止于此。
電力資源要素保障是大數據時代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西電東送”的主戰場,貴州電力水火互濟,穩定可靠,電力價格更具有相對的優勢。涼爽的氣候與充足的電力兼備,讓全國很多地區難以望其項背。
業內專家評價說:貴州是天造地設的“中國機房”。
天道酬勤“人和”聚活力
占天時得地利,貴州省委、省政府決心凝聚共識,用“人和”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4年2月,《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出臺。
一個月后,《貴州省信息基礎設施條例》面世,這是國內第一部信息基礎設施地方性法規。
同一起跑線出發,貴州在頂層設計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為創新轉化成為實踐提供了保障。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一批與大數據產業相關聯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
到2014年底,全省電子信息企業達到1721家,新增大數據及關聯產業注冊企業263家,全省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園區達到25個。
大數據與貴州之間的緣分,可謂天作之合。
一方面,要保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后發趕超、同步小康,貴州需要大數據;另一方面,特殊的資源優勢與政策紅利齊聚,使得大數據選擇了貴州。
地方政府的遠見卓識和真抓實干,則是產業成長的最好保障。
天時地利并聚,人和正興。貴州大數據產業從“可能嗎?”到“談及大數據必談貴州。”再到“發展大數據必到貴州!”從疑惑到感嘆的轉變,是對大數據產業發展貴州實踐的充分肯定。
2014年3月,貴州在北京宣布大數據產業起航。一年時間,貴州已收獲了累累碩果。
貴州,書寫了一個大數據發展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