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大數據,用戶可對機器人的動作進行精確操控,人和機器人將在一起完成作業,這會是更加智能和諧的未來。”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孟慶虎在“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及機器人技術”論壇上表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正為互聯網機器人的發展提供新的想象空間。
近日,“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及機器人技術”高層論壇在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舉辦,在智能化成功“刷屏”制造界,“機器換人”漸成趨勢的當下,眾多專家共聚寧波解讀大數據與機器人碰撞所產生的跨界火花,探究如何在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聯姻”中打破人機互動瓶頸。
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在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無疑,機器人技術將在信息化中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
揮舞著鋼鐵手臂的機器人,無所不能般上天、下海、登極、入地,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成為現實。山東大學教授李貽斌表示,一直以來,發達的機器人技術就是人類所追求的夢想,具備精度、速度和負載能力的機器人正在完成人類所不擅長的工作,比如在磨拋領域,傳統人工費時費力,同時現場的噪聲、粉塵也嚴重影響工人健康,而使用機器人則可以彌補以上弊端。此外,機器人還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醫療、服務等領域,機器人新時代正疾步走來。 雖然機器人技術發展正趨成熟和多元,但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孟慶虎認為,機器人若要完全代替人類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純碎封閉式的編程機器人并非最優化的模式。孟慶虎進一步解釋道,好比疊一件襯衫,人類很容易就能完成,但機器人若要完成這一簡單動作,需要設定復雜的程序步驟,缺乏靈巧性和安全性的機器人更多的只是在充當機械手的角色。如何讓機器人感知環境,更精確地配合人類工作,將是如今的機器人技術發展需要思索的命題。 將人類的智慧大腦放在“云”上,機器人在需要的時候便可連接服務器獲取信息,更新海量數據庫,在孟慶虎看來,這樣的“云機器人”將打破“人機互動”的瓶頸。孟慶虎認為,云機器人概念的提出,可讓人類與機器之間的默契合作加快,“機器人可從事精度和重復高性高的作業流程,而工人則在其輔助下進行創意性工作,整個生產制造過程更加智能和諧。”
李貽斌也認為,下一代機器人或將擁有柔軟的雙臂,并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協調融合。通過人與機器人在感知、認知、決策等層面上的互補,機器人的智能水平和人機互動能力將大大提高,美國動畫電影《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將走出熒幕。
此外,在李貽斌看來,云機器人一旦應用到生活領域,可以接觸到更多用戶,收集更多用戶大數據,這些數據由于可以隨時感知環境,同用戶交互,對于挖掘用戶需求上的價值不可想象。“通過技術突破,機器人市場將從汽車等制造產業逐步向養老、家政、3C行業發展,并從高端客戶向一般客戶過渡。”李貽斌說道。
據悉,“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及機器人技術”論壇旨在促進信息技術與自動化學科的學術界與工業界的深入交流,提升區域產學研合作的水平,推進信息化、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在產業升級中的創新驅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