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一部科幻電影中,一群人因為外星人的到來而在樓頂狂呼歡迎,但隨之而來的先是巨大飛船下的一片陰影,接下來就是外星人的一束光炮,這群人和大樓隨之灰飛煙滅。
有的時候我們過多關注技術好的一面,但實際上技術與對社會的重構相疊加才真正塑造未來的具體形態。技術發展下去,必會逐步挖去現有社會的存在根基,直至社會需要再平衡,全面進入一個動蕩的時代。
占領華爾街也許正是這種變化的一種隱晦征兆,憤懣的人們面對這種變化其實是很迷茫的,他們只知道自己是99%,卻不知道應該提倡什么,還是反對什么。
大數據與機器智能的本質含義
在自然界里由無機物到有機物,由單細胞到多細胞,由爬行動物到哺乳動物,由本能驅動到智慧驅動這種進化路線大家已經耳熟能詳,而所有這一切似乎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產生人類的智慧,人的智慧是這進化鏈條的巔峰。
如果有神,那確實可以認為神是通過進化復制了自己,創造了人類所獨有的智慧,通過這智慧人類可以去認知宇宙中普遍的自然法則。
現在獲得了智慧的人類則開始重復這一過程。
我們先制造最原始的石器,接下來考慮給它賦予動力,就有蒸汽機,電力的產生,再接下來就考慮讓工具能分擔腦子做的事情,比如計算,就有了計算機,之后則希望計算機處理更加復雜的東西比如情緒的識別、圖像的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這條進化路線的終點則是機器智能。
自然界根據自己復制出了我們,我們根據自己創造機器智能。所以機器智能達不達到我們自己的程度,其實依賴于我們人類的能力是否有一個邊界,是否能真的成為造物主。
大數據則是機器智能的必要支撐,現在看來它是讓機器智能水平有較大的突破的一個關鍵因素。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顛覆式創新研習社的課上吳軍老師講的,他說在算法基本不變的情形下,單純通過把數據量加大1萬倍,那在翻譯中文的時候準確程度可以增加5%。
人產生智能之后,從自然界的手中接過了改造地球的權利,從外太空回看地球,雄美壯麗的極光屬于自然,但萬家燈火則屬于人類。現在要接替人類的則是機器智能。
機器智能產生后至少在一切可以有簡單重復、量又巨大的地方會取代人類。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并且也正在發生。顯然如果有1T的檔案數據需要分析,靠人是完全不靠譜的。
從機器智能的具體進展來看,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都已經有了可見的成果,至少是基本可用的級別。
各種機器人產品其實可以算作這些技術的一種綜合應用,機器人的完善程度越高,說明機器智能的水平越高,當然你不能把機器人局限為類人形機器人。
下一個里程牌是出現一種大眾化的機器智能產品,無人機或者無人駕駛汽車也許可以第一個對此進行突破,其次才是Pepper,Jibo這種機器人。但不管怎樣,機器智能在沒產生自主意識之前部分代替人類改造世界,已經是種必然,并且為期不遠。
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社會進化機遇,人類總算有一種機會,在人類社會最底層塞上一層東西,把整個人類社會往上進行平移,讓大多的人從物質困擾中解脫出來。(影響范圍和力度的大小和能源的突破有內在關聯)
內在的集中趨勢
大自然造人的時候是由一到多,我們每個人具有獨立意識,但機器智能的存在模式正與此相反,事實上我們只需要一個機器智能。機器人的個數等也許模糊了這個事實,但拍電影時大家顯然意識到了這點,所以矩陣其實只有一個。
在摸索階段,不同的人思路不同所以也許會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機器智能,比如它主打深度學習,你則依賴于對大腦皮層的模擬,但可以肯定的是同一類型的機器智能不需要多個。多個Watson其實只有形式上的價值,不管做多少事情Watson這種機器智能有一個就夠了。
這意味著機器智能先天具有中心化的趨勢,從長期視角來看,最終需要存在的機器智能最多也只可能是一個類別。
即使在發展過程中,這種內在的集中化趨勢也會讓機器智能的浪潮與此前的浪潮不同。
機器智能的核心支撐現在看來就是兩個:一個技術本身,一個則是數據。這對草根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有些機會是比較大眾的,比如移動互聯網上的App,有的機會是比較小眾的,比如修鐵道。現在看來機器智能更像是一種只有小眾才有機會的浪潮。
在機器智能這浪潮所創造的機會中顯然擁有技術的和擁有數據的會有優勢。擁有核心技術是指機器智能算法本身,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這些方面有高超的水平,這通常是大公司和一些科研的人才具備的優勢;擁有數據的通常是已經有一定事業和社會資源的人。
前者由于開源和機器智能即服務的存在在大多時候是可以跨越的,有難度的通常是后者,比如一般來講你并不能獲得醫院的數據。
所以說機器智能所帶動的新領域里游戲規則更可能與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不一樣,會更加的集中。
把人類社會普遍提高一層以及這種內在的集中化趨勢顯然會帶來問題。
人的身生活與心生活
有個簡單視角有助于看清人生很多事情。
當把人生看成一團能量,把生活看成身生活和心生活的疊加,那就會發現這團能量要不注重身生活,要不注重心生活。隨著這能量分配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就形成各種文化和人生。
但不管怎么強調心生活,包括對彼岸的向往,歷史上,人類絕大多時候是把人生這團能量分配在身生活上的,這就和動物的一生大多時候是在找吃的差不多。這反過來意味著我們的社會大體上是按照把人生這團能量分配在身生活上進行組織的,大多數人財務不自由,普遍面臨著自己或家人的生存壓力。
接下來這種生活模式終于可以有一個改變的機會,人類金字塔的最下層整個的會被塞上一層東西,借助機器智能,所有的身生活相關的東西可以很廉價乃至免費的獲取到了,這絕對會改變社會的基本結構。
這是好事情,但也蘊含著風險,這風險至少短期并不來自于霍金等所擔心的機器智能滅殺人類,而是來自于這種變化本身對社會結構的沖擊。我們還不太知道一個大多數人可以擁有大量閑暇時間的社會究竟該如何去組織。
在過去,大多數人通過勞動獲取收入,利用較少的閑暇時間來消耗這收入,但接下來他們的勞動會變得沒有價值,而同時擁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只有2%的人才是忙碌者能在創造大量財富的同時維持原有的生活模式。
現有的生產模式和社會結構肯定不足以解決這問題,而可以想見的方式往往涉及巨大的改變,比如說:
一種方式時實際上很殘酷的喂奶策略。這種策略下社會會分解為兩個階層:一層忙碌的實現自我,一層則不知道干什么,但維持著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能夠生活下去。這可以拿發達大都市與非洲部落做個參照,并放大其規模和程度。
比如讓大都市發達十倍,人口縮減到十分之一,部落保持不變但人口增加十倍。這雖然保持了人道的基本底線,但其實也還是很殘酷的。在《第九區》這電影里,曾經講述了一個人類這樣對待大蝦一樣的外星人的故事。
一種方式則是更加社會化,重回一種極為嚴密的配給經濟,至少是基本生活資料上的配給。這時候身生活相關的部分是徹底社會化的,不需要經濟考量。過去對此的嘗試是計劃經濟,并導致了不小的災難,但大家可能沒注意到,當人變成透明人,機器智能把人類社會普遍抬升一層之后,計劃的可能性是在重新開始增長的。
在這前提下,人生的能量就可以更多的投放在心生活里,也許在精神的世界里可以發現一個無限容納人生能量的世界,比如審美和藝術、比如探索宇宙等。接下來再在這個上建造新的經濟形態。
一種方式則是戰爭。戰爭消滅人口的同時,大量問題也會隨之被消滅。
人類的智慧一定可以想象出更多的方式,有些我們暫時還無法想象,但比較確定的一點是社會保持原樣已經不太可能。而社會基本模式的變化一定會產生動蕩,所以我們即將面對的是一個動蕩的時代。即使《奇點臨近》說的東西只有一半是對的,那這種動蕩都很可能會在未來三十年內逐步發生。
小結
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IoT、大數據、機器智能等東西的興起,短期看就只是一個個創業的機會。但實際上這些東西也在重塑這個社會的根基。
一旦這種量變達到一定程度,顯著變化就會出現在我們面前。一個不好的比喻是老鼠在嗑柱子的時候,只知道柱子在變細,但往往會忽略柱子在下一刻隨時可能倒下來。這比喻雖然負面,但所謂動蕩時代真的很像柱子倒下來那一刻。上面說的變化是確定的,所以從趨勢來看動蕩時代其實也是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