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息烽縣紅巖葡萄示范園“高效節水灌溉系統”建成投入使用,開始運用“大數據”理念構建“物聯網”,使葡萄種植從繁瑣的“地上操作”演進為簡單的“線上遙控”。
打開電腦、登陸系統、移動鼠標,顯示屏畫面立即跳轉,從小寨壩紅巖村文化廣場綿延至大寨村的千畝葡萄盡收眼底。再切換鏡頭,選擇“焦距”、“光圈”、“變倍”操作,遠在2公里開外的園區田間管道、葡萄、土壤一覽無余。息烽縣水務局工作員李健一邊嫻熟操作一邊介紹:“設立在田間的太陽能探頭360度旋轉,可遠程時刻監看土壤墑情、作物長勢、病蟲害發生等情況。”
剛看到的是“千里眼”,而另一邊則是“田管家”。李健右對面的顯示屏上,“綠色粗狀線條”把白底屏幕劃分成15個板塊。點擊“總開關”,橫貫其中的U型綠色線條不停滾動,“表示主水管道通水。”李健介紹,從紅巖村村委會大樓前至大寨村的650畝葡萄園被劃分成15個區域,建設在田間的15個太陽能自動水閥、4個太陽能探頭、1套施肥機以及各種大小供水管道、感性器等物件組建成“物聯網”。通過“物聯網”,坐在紅巖村文化廣場附近臨時搭建的“總控室”內,足不出戶便可適時監測田間氣象、土壤墑情等信息。同時,系統通過各種信息匯總分析,還會發出有關田間管護建議。“當土壤濕度低于40%的時候,說明田土比較干燥該澆水了。”李健說,農戶就是遠在千里之外,打開平板電腦也能遠程給果園澆水、施肥。
在顯示屏上“物聯網”虛擬的15個地塊里,每個區域的“電源電壓”、“水頭壓力”、“適時流量”3個指標清晰可見,唯獨8-11號區多出“土壤濕度”指標。原來,8-11號是“全自動區”,對應大寨村大寨、沙田2個村民組100余畝精品葡萄園。該區域是紅巖葡萄基地的入口,地勢平坦,葡萄采用立柱式栽培,極具旅游觀光價值。在此配套建設氣象和土壤墑情監測、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系統,“通過高效節水和自動化管理,每年可減少勞動力投入100人以上,每畝提高葡萄產量50-100公斤。”而“半自動區”多為山坡地帶,設計者因地制宜,在葡萄園內每隔50米建設一個給水栓,群眾需手動打開閘閥,接上管子便可直接澆水。“省去人工放水,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李健介紹說。
“高效節水灌溉系統”只是息烽紅巖葡萄種植示范園現代水利工程的一項主要內容。去年8月,息烽榮膺全省僅有的4個試點縣,投資1050余萬元建設紅巖葡萄種植示范園現代水利工程。圍繞園區供水與灌溉,配套建設供水管道、高位水池、自動化灌溉系統等,全部項目投用后,將保障紅巖村周邊4000余人飲水安全和2370畝葡萄園灌溉用水。眼下,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完成35%進度。“下步準備開展技術培訓,把全自動灌溉系統移交紅巖村用水戶協會管理。同時總結試點經驗,在全縣大范圍內推廣。”息烽縣水務局局長羅修明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