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大數據” 吸引“大多數” 網站自制綜藝“反哺”電視臺
“愛奇藝平臺包括他們的《奇葩說》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我們希望與優質的平臺聯動,讓更多年輕人通過網絡進入到電視的平臺上。”上周五,愛奇藝自制團隊與韓國原版制作團隊聯手打造的勵志真人秀《我去上學啦》在滬召開發布會,會后,該節目的另一播出平臺東方衛視中心頻道運營中心副總監周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今年是愛奇藝帶著我們一起玩”。這表明,去年謹慎試水的視頻網站自制綜藝節目,如今已經開始“反哺”電視臺了。
網站自制 成長迅猛
如果說《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在視頻網站上的成功為電視綜藝披上了網絡外衣的話,那么優酷土豆的《曉說》、騰訊視頻的《你正常嗎?》、搜狐視頻的《隱秘而偉大》、愛奇藝的《奇葩說》等節目,則以互聯網精神為網站自制綜藝開辟出了一片新天地。以愛奇藝的自制脫口秀節目《奇葩說》為例,在冠名費用5000萬元的情況下,交出了總播放量破2.3億次的優異成績單,這無疑讓廣告商覺得“物超所值”。在相關調查中,其品牌認知度、品牌好感度和購買意愿在“90后”消費群體中顯著提升,由此直接促成了雙方第二季的合作。
如果說《奇葩說》和《你正常嗎?》還只是以棚內綜藝試水的話,那么,《我去上學啦》和《我們15個》則鉚足了勁與電視臺比拼自制綜藝的投入和創意。前者明星陣容豪華,發布會當天“班長”鐘漢良的粉絲幾乎要把酒店擠癱,足見其“深入群眾”;后者基礎建設工程就耗費驚人,據報道,騰訊特地開墾出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荒山平頂,安置了120處攝像頭、80個麥克風,為這些設備傳輸信號鋪設的音頻線、視頻線、電纜線在這塊平頂的地下組成了一張“蜘蛛網”。
貼近需求 還能“投票”
與其說電視臺是因為這些大手筆的投入才為愛奇藝和騰訊提供播出平臺,還不如說他們看中的是網站得天獨厚的“大數據”,周捷坦言:“我們很難面對面獲悉觀眾的所想所感,我們更多是通過微博、微信來了解。愛奇藝有自己的大數據,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觀眾的需求,隨時改進節目。我們愿意跟視頻網站融合,一起探索。”此言非虛。視頻網站敢于如此冒險,其信心正來源于他們相較電視臺更貼近觀眾。互聯網的交互性,讓網站能夠根據觀眾的喜好制作節目。就好像騰訊基于龐大的用戶群,在《我們15個》選拔“居民”時具有天然優勢,如“居民”是來自哪個地域的、性別的比例如何、年齡段如何分布、從事職業的范圍……哪些人參與真人秀最能引發關注,都可以在前期通過大數據來了解。
又比如,彈幕技術的廣泛運用,讓屏幕前的觀眾能夠更直接、更及時地表達好惡,以便及時調整節目。甚至,騰訊曾在《Hi歌》決賽的網絡直播中,嘗試簡單直接地根據用戶的“獻花”數量來決定一部分選手的去留,換句話說,用戶的支付行為對節目走向具有決定性作用。這種能夠深度參與到節目中的代入感,讓網站自制綜藝有了跟傳統電視“分庭抗禮”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