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也要向股票一樣上市交易了?
4月10日,富士康與貴州陽光產權交易所、亞信科技、九次方大數據等宣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即將掛牌成立。這將是國內第一家大數據交易中心,注冊資本5000萬。富士康以股東身份持有21.5%的股份,并派駐管理層參與運營。
這是郭臺銘在大數據產業布局的拼圖之一。最初進入貴陽,郭是被當地政府愿意撥出大量土地供其建立產業園發展代工業務所吸引。然而從2012年開始,受代工業務影響,富士康的營收開始逐年下滑。2014年4月,郭臺銘向外界傳遞出富士康的轉型計劃:從代工廠向Machine to Machine(機器對機器)制造公司與大數據公司轉變。“我們公司絕對不會只有硬件,將來所有的結構都會有變化。”郭這樣對媒體說。郭臺銘的野心是到2020年,鴻海集團能實現業務多元化,營收增長達到3300億美元。
此后,郭臺銘與貴州政府簽署建設富士康綠色隧道數據中心、研發中心的戰略協議。而即將成立的大數據交易中心則負責撮合成交清洗與處理后的大數據,這些數據將來自政府、醫療、金融、企業、電商和能源等行業。除此之外,交易所還將為數據商開展相關衍生品的交易和服務工作,包括信用評估體系的建立和會員監管工作。
這意味著,富士康在貴陽已經完成大數據搜集和處理、交易與服務的產業布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出現平臺方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情形,交易平臺往往要求是獨立的第三方。富士康為何有信心肩負兩個角色于一身?
第二個問題還在于,交易中心為什么選擇在貴陽?貴陽既不像深圳一樣擁有創新基因,也不像北京和上海是國內外企業的匯集地。貴陽也不似杭州,至少后者擁有馬云和阿里巴巴。
一個解釋在于推動貴陽聚焦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貴州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剛出身北京,有推動中關村產業園發展的經驗。其在2013年履新之后,就宣告了貴陽大盤時代的終結,轉而引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但這樣也難逃政績工程的嫌疑。此前的貴州靠一輪土地和產業園政策的驅動頗引市場詬病,也使得整個貴州的房地產陷入中長期的低迷之中。以貴陽套取北京中關村經驗又能否成功?
這中間還牽涉到大數據的安全、隱私以及監管模式的完善與發展,可以想象過程中勢必充滿爭議和競爭。郭臺銘的大數據野心能否成功,尚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