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電子商務市場的新創公司紅門互動,其實在大數據概念剛興起時,就已經以大數據分析作為產品服務。紅門互動的第一個產品「SaveBar省省吧」,為了找到消費者最喜愛的網購商品,每天到各個電商網站爬數據,目前有8成數據直接介接API。有了SaveBar累積大量消費者的喜好數據,紅門互動再切入B2B服務:跨平臺電商數據分析平臺「EagleEye鷹眼數據」,提供動態數據分析工具,幫店家、購物平臺PM掌握商品管理。
幫電商了解消費者輪廓
紅門互動創辦人張元溢說,其實數據分析行之有年,大數據只是數據分析在這個時間點的名詞,透過這一波大數據,讓很多傳統和網路公司更理解這個概念。
張元溢在2008年發現智慧型手機改變電商行為,電商廣告主增加對數位行銷的投資,知道電商非常重視「人流」。張元溢在創立紅門時,考量自己無法變成百人以上的電商網站,便思考「網購市場的關鍵是什么」?
所以,張元溢選擇從導購切入,便推出SaveBar,每日到各個電商網站抓數據,了解消費者的輪廓,甚至是競爭者的情報,對電商來說,最有價值的是「找出潛在客戶到底是誰?」、「消費者現在喜歡什么?」
SaveBar所累積的15萬會員及3千萬筆的商品數據,并串連50個以上購物平臺的數據,讓他們能進而發展電商數據分析平臺EagleEye。以龐大的數據庫及搜尋引擎技術為利基,整理出經營電商必須掌握的數據報表,讓店家做營運決策時有參考依據。
目前客戶包含通路電商、品牌電商、店中店(店家)、進貨商,以通路電商為例,分析關鍵字可以開發熱門產品。例如品購去年發現消費者喜歡看Oster果汁機,推出產品后一周就賣掉400臺果汁機。
對品牌商而言,例如衛生紙廠商會想知道目前衛生紙廠商在市場的占比、商品覆蓋率及在電商網站上架的商品有哪些。紅門互動則分析消費者都在看幾抽衛生紙?喜歡去哪個電商平臺買?
企業必須思索:你為什么需要大數據?
張元溢看過國外許多成功的案例,包括市場預測、個人化商品推薦、老顧客維護CRM、改善消費者購物體驗等應用。但他認為,企業若想做大數據,最重要的是要問自己:你的目標群眾是誰?你為什么需要大數據?
要做大數據,最大的挑戰就是有很多未知,也需要很多投資,像紅門互動就投資數據分析工具、人員,甚至是儲存設備。蒐集回來的多為雜亂數據,數據雜亂則代表資訊源不一致,所以紅門互動有70%的時間都在做數據清洗,再進入分析過程做數據計算,得到結果之后,還要將數據「可視化」,變成一般人可讀的數據。
「是否要為了喝牛奶而養一頭牛?」張元溢說,雖然大數據有許多漂亮的案例,但都來自大企業,大企業本來就可以創造很大價值。但如果企業本身的商品和會員數沒那么多,需要大數據干嘛?
當企業問說:「大數據對我有什么幫助?」,張元溢指出,通常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需要大數據。所以,企業反而必須反問:「我為什么需要大數據?」有了清楚的目的之后,才知道企業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大部分企業需要的不外乎「WHO」消費者輪廓、「WHAT」消費者關注的內容以及「HOW」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以通路電商來說,著重會員、轉換率和收入。如果想了解轉換率,也許Google的分析工具就已經能夠做到,不一定要使用大數據。
新創團隊要如何切入大數據領域?
張元溢這樣解讀大數據:「得到數據之后,重復地使用它,才能創造價值。」他進一步用食材、鍋具和廚師來形容大數據的三種元素,三者缺一不可,才能產生價值。
食材:數據,企業往往是數據生產的來源。新創團隊如何取得數據?是否擁有別人想要的數據?要先掌握食材,才能煮。
鍋具:包括蒐集、儲存、分析、數據格式化等等環節的工具。新創團隊如果要做工具類十分辛苦,得和Google、Amazon等科技巨人競爭,技術是否夠強?
廚師:在使用數據的人大致為系統工程師、數據分析師及活用數據的經理人三種。最主要是要幫企業賺錢,透過產業的Know-How產生價值。
張元溢認為,「目前大數據不是很成熟的市場,但這也代表有很多機會。」他建議新創團隊可以用不同層面卡入供應鏈,找到獨特的價值。
原文鏈接:http://www.thebigdata.cn/YeJieDongTai/1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