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現如今,大數據概念被吵得很熱,很多人覺得很神秘,很高深,甚至有專家呼吁國家層面加大產業的投入,不能讓大數據的技術落后,其實我倒是覺得大數據沒有那么神秘高深,它必將走下神壇。
大數據是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這波工業經濟發展到頂峰之后,人口紅利已到盡頭,靠規模取勝的時代已去,其他手段都難以大幅提升效益的情況下,通過精細化、精準化的數據分析做精做細就成了產業發展的必然。
任何事物發展都是倒置的拋物線,當整個全球經濟、一個國家、一個產業處在爆發增長階段,靠規模效應就能獲得好的收益,就像20~10年前通信行業一樣,發展一個用戶就100%贈錢,誰會提精細化運作、流量經營。只有當用戶發展遇到天花板、競爭異常激烈之后,大家才發現,粗暴式發展不行了,就需要經營出效益,就需要精細化。
當前的國際、國內無論是治國、還是工農商經濟發展都遇到了瓶頸,各行各業大量的產能過剩,靠提高產量發展獲得經濟收益的時代一去不返了,所以一些經濟學家提出了大數據。
大數據說白了,就是對過去的大量數據進行精準分析,歸納統計,精耕細作,他是改變過去那種粗獷的發展模式,向精細化要效益。所以它壓根就不神秘,不高端,只是一個思維和行動方式的轉變。
基于這種考慮,國家與其給錢扶持,不如給政策扶持,可以學習美國奧巴馬政府,完善立法,如頒布《信息公開法》,引導國家機器、企業、個人強化精細化的意識,完善數據采集、共享、開放、應用的產業環境。
奧巴馬政府對大數據異常重視,將其定位為國家戰略,從立法、政策制定、組織匹配、產業扶持等各個方面推動大數據的應用。
而我國政界目前仍是“雷聲大、雨點小”,可喜的是這屆政府比較開明,有幾個可喜的事件:1、今年三月習總帶隊七常委考察中關村,重點聽取李彥宏、雷軍講解大數據;2、主管工業的汪洋副總理多次提到大數據,其在廣東主政期間,大力推動政務公開;3、北京市政府已開始開放部分數據信息,開信息開放先河。
當然國內的環境還很不健全,主要是法律、政策等方面很不健全,民間出現信任危機,導致信息公開、共享、合作的氣氛不健全。
D1Net評論:
縱觀當前的大數據時代,大數據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雖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總而言之一句話,在大數據應該過程中,一定要“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