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大數據告訴你,如何避免孩子網絡成癮

責任編輯:editor004

2015-01-05 11:25:19

摘自:中國教育報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已達2 56億,占青少年總體的71 8%,其中又以中學生群體為最多,占青少年網民的38 3%。

一調查概況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已達2.56億,占青少年總體的71.8%,其中又以中學生群體為最多,占青少年網民的38.3%。與此同時,如何保障青少年健康上網、避免他們網絡成癮或過度用網的問題也備受關注。

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有關中學生網絡使用情況及網絡成癮診斷的相關問題,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網絡使用頻率、周上網時間、網絡使用行為及網絡成癮癥狀等,共15個項目;二是有關中學生網絡使用動機的相關問題,共20個項目,要求中學生對有關自己上網原因的表述進行評分。

本調查于2013年3至4月在北京市海淀區的兩所中學發放問卷820份,共回收問卷799份,學生年齡為12至17歲,其中初中生427人,高中生372人。

二結果分析

1、超過99%的中學生曾經使用網絡,經常或總是上網的學生占56.1%。

調查發現,799份有效問卷中,只有4名初中生表示從未使用網絡,曾上網中學生超過被調查學生的99%。在網絡使用頻率方面,表示經常和總是上網的學生占56.1%, 只有約10%的學生很少上網或不上網。整體而言, 初、高中生的上網頻率無顯著差異;男女生的上網頻率則差異顯著,男生表示總是上網的頻率高于女生。

上網時間方面,中學生的平均周上網時間為9小時,但個體間的差異較大,男生平均周上網時間(10.1小時) 顯著高于女生(7.5小時)。

2、近六成中學生可以熟練操作計算機,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

在計算機操作的熟練程度方面,57.5%的學生認為自己可以比較熟練或很熟練地操作計算機,31.2%的學生認為自己操作計算機的能力還行,只有約10%的中學生表示自己對計算機只“了解一點”。與網絡使用頻率一致,男生操作計算機的熟練程度(65.5%)也高于女生(50.5%)。同時,初中生可以熟練操作計算機的比例(63.5%)顯著高于高中生(50.4%),這表明隨著網絡的普及,低齡青少年接觸計算機的機會越來越多。

3、臺式或筆記本電腦是中學生上網的主要途徑,手機成為上網的第二途徑。

有關上網途徑,90%的中學生選擇了臺式或筆記本電腦,57.5%的中學生選擇了手機上網,同時選擇這兩種上網途徑的學生達50.7%,可見電腦和手機是中學生最常用的兩種上網方式。另有分別約1/3和1/5的中學生選擇了平板電腦或其他方式。初中生與高中生對上網途徑的選擇略有差異,初中生選擇臺式或筆記本電腦的比例(92.0%) 略高于高中生(87.7%),而高中生選擇手機上網的比例(68.4%) 明顯高于初中生(48.4%)。

4、聽音樂、看電影、查資料、聊天是中學生最常見的網絡使用行為。

調查發現,中學生上網最經常做的事情是聽音樂、看電影、查資料、聊天等,選擇比例均超過2/3,可見中學生的網絡使用行為以娛樂、社交、信息獲取為主。初中生與高中生的選擇基本一致,初中生選擇聯機游戲或小游戲的比例略高。男女中學生的選擇表現出一定的一致性,又有所差異。相對而言,女生多項網絡行為的選擇比例高于男生,但玩游戲、看新聞、網絡聊天的比例則低于男生,特別是聯機游戲,男生的選擇比例高達66.2%,排在各行為的第五位,而女生的選擇比例只有22.1%,在各種網絡行為中選擇比例最低。

5、中學生網絡成癮比例男生高于女生。

根據匹茲堡大學心理學教授金伯利 揚的標準,8項網絡成癮癥狀中存在5項及以上,即診斷為網絡成癮,結果發現,參與調查中學生中,網絡成癮的檢出率為10.3%,男生的檢出率為14.8%,顯著高于女生的5.8%。

6、網癮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差,上網頻率更高,更熱衷網絡游戲。

分析網絡成癮與學習成績、網絡使用行為的聯系發現,超過1/3網癮中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成績優等的網癮中學生比例偏低(16.5%);網癮中學生的網絡使用頻率也顯著高于非網癮學生,經常或總是上網的接近80%,遠高于一般中學生的53.7%;網癮中學生與一般中學生上網經常做的事情具有一致性,都是以娛樂、社交、信息獲取類的活動居多,但網癮中學生參與聯機游戲或小游戲的比例明顯更高,同時參與網絡聊天的比例也偏高,而上網查資料的比例略低。

7、網癮組中學生的“社會—情感調節”動機強度顯著高于非網癮組。

中學生的上網動機可以分為“社會—情感調節”和“工具—信息獲取”兩種動機。“社會—情感調節”動機得分高,說明中學生主要出于滿足情感聯系和歸屬等需要,而將網絡視為結交朋友,尋求安慰和排除煩惱的媒介,即基于情感聯系、感情依托的動機使用網絡。“工具—信息獲取”動機得分高,說明中學生主要看重網絡的工具功能,將網絡視為滿足信息獲取、幫助學習等需要的一種輔助工具。

比較網癮組與非網癮組中學生兩種上網動機的平均得分發現,網癮組中學生的“社會—情感調節”動機得分顯著高于非網癮組,而“工具—信息獲取”動機的平均得分則略低。從組內來看,非網癮組中學生上網的“工具—信息獲取”動機顯著高于“社會—情感調節”動機,而網癮組兩種動機差異不顯著,說明網癮中學生的網絡過度使用問題主要由“社會—情感調節”動機所驅動,他們和一般上網中學生一樣,認同網絡的信息獲取功能,但同時在情感聯系上對網絡更為非常依賴。

8、“社會—情感調節”動機是中學生網絡成癮的風險因素,而“工具—信息獲取”動機則是中學生網絡成癮的保護因素。

采用回歸分析考察“社會—情感調節”與“工具—信息獲取”兩種動機對中學生網絡成癮的作用,將“社會—情感調節”與“工具—信息獲取”兩種動機得分作為自變量,網絡成癮得分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發現回歸方程成立,兩種動機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社會—情感調節”動機得分越高,網絡成癮得分越高,而“工具—信息獲取”動機得分越高,網絡成癮得分越低,即“社會—情感調節”動機是中學生網絡成癮的風險因素,而“工具—信息獲取”動機可以作為中學生網絡成癮的保護因素。相關分析的結果同樣表明,“社會—情感調節”動機得分與網絡成癮得分呈顯著正相關,同時與網絡使用頻率及每周上網時間也呈顯著正相關。說明把結交朋友、尋求安慰及宣泄情感作為上網動機的中學生,更容易網絡成癮,更容易過度用網,給學習、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從具體上網動因——中學生對各種上網原因的選擇強度來看,聽音樂和看電影是中學生最大的上網動因,而網癮組與非網癮組差別最大的上網動因是玩在線游戲,說明一般中學生對在線游戲的參與度并不高。同時,相關分析表明,“獲得認同與歸屬”與“玩在線游戲”兩項上網動因對中學生網絡成癮的預測作用最大;而“聽音樂”、“看電影”雖然是中學生上網的兩項主要動因,但與網絡成癮得分間并無顯著相關。上網動因對網絡成癮的預測,男女生略有差異,男生最大的預測動因是“獲得認同與歸屬”,而女生則是“跟蹤偶像和娛樂信息”。

三思考建議

本次調查表明,網絡使用在中學生群體中已經非常普遍,而網絡功能的多元化,對中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乃至人際互動模式都產生影響,如何引導中學生合理使用網絡、避免網絡成癮也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本調查從心理動力學理論出發,考察中學生的上網動因,分析其與網絡成癮的聯系,發現中學生的上網動機對于網絡成癮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基于調查發現,對幫助中學生健康用網、預防網絡成癮提出如下建議。

1、引導中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操作和網絡運用已成為現代社會的必備技能,整體而言,網絡使用對中學生的積極作用大于消極作用,為更好地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提升中學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養,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做出更多努力。

本調查中,我們發現北京市中學生的網絡應用已經非常普遍,上網方式也相對多元,除電腦(或筆記本電腦)外,手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平板電腦也逐漸豐富著中學生的上網體驗,這些便攜式設備的普及,也必然帶來中學生群體網絡應用更大的便捷性與隨時性。這也提示教育者及家長,更應重視引導中學生養成健康合理的上網習慣,形成正確的網絡認知,為他們提供積極的社會支持,提升他們網絡使用時的自我調控能力以及現實生活參與意識,為中學生健康用網和身心發展保駕護航。

2、引導中學生合理看待網絡的功用,重視發揮網絡的工具功能,減弱中學生對網絡的情感依賴。

中學生在網絡中尋求安慰與歸屬、尋求與他人的情感聯結的需求越強烈,越希望借助網絡結交朋友、尋求安慰與支持以及宣泄情感,越容易產生對網絡的過度依賴,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而如果對網絡持相對客觀的態度,注重其工具功能,則有助于更好地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避免產生對網絡的依賴。因此,應引導中學生將網絡作為生活、學習的工具,強化網絡在支持學習、獲取資訊方面的工具功能,盡量弱化網絡在中學生情感聯結中的作用,避免中學生在情感上對網絡的過度依賴。

3、關注中學生的網絡使用行為,豐富中學生的網絡體驗與在線學習資源。

調查發現,中學生的網絡使用行為主要以娛樂、社交、信息獲取為主。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看電影、聽音樂和玩在線游戲都是基于網絡的娛樂行為,但對中學生的影響卻有所不同,前兩項娛樂活動在個中學生群體都比較普遍,而玩在線游戲則主要是網癮中學生的參與度較高,并且是對網絡成癮預測作用最大的上網動因之一。

對比這兩種類型的網絡娛樂活動可以發現,看電影、聽音樂主要是接受性的活動,個體的卷入程度相對較低,而在線游戲卻需要個體比較高的參與和投入度,同時包含了社交的成分,一旦個體的情感投入過高,就比較容易誘發網癮。同時,個別訪談發現,許多中學生表示,雖然大家都會上網,但對眾多的網絡功能了解得并不多、也不深入,使用的效率、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教育者和家長應更多地向中學生提供網絡應用方面的方法指導。此外,廣大教育者應根據中學生的特點和網絡體驗的需要,提供更多適用于中學生群體的網絡學習資源,特別要增加資源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以增強對中學生的吸引力,促進他們健康、高效用網。

4、了解中學生網絡應用的性別差異,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干預。

調查發現,男女中學生的網絡應用表現出了一定的性別差異,這些差異的產生,與男女生的個性特點有關,一般認為男生對技術興趣更大,更具主動性和沖動性,而女生往往情感上更細膩。這些特點反映在他們的網絡行為中。例如,同樣是網絡社交,男生更多選擇在線聊天、在線游戲等即時性、交互性強的活動,同時在網上尋求交友對象的動機強度也高于女生;而女生更多選擇訪問空間、論壇、微博等非即時性且帶有更多接受性及分享性的活動。

因此,對男女中學生上網行為的引導、干預應有所區別,注重發展各自優勢,規避負面影響,例如將男生較強的行動力和能量引導到有益身心發展的網絡活動中,發展他們的創造性,而對女生則多關注她們的情感體驗與分享。

5、引導中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豐富生活體驗,鼓勵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尋求認同與歸屬。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觀點,中學生正處于人格發展的第五個重要階段——青少年期(青春期)。這一時期,中學生由幼稚逐漸走向成熟,面臨著身心發展的劇變,各種需要日益增長,視野更加開闊,尋求認同和歸屬、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與社會的聯系是他們的內在需求,而網絡世界的生動、便捷、絢麗多彩等特點讓心理需求滿足更為易得,從而可能強化中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因此,為避免中學生過度寄托網絡滿足這些需求,就要求家庭、學校、教育者為他們創設更豐富的生活體驗和實踐鍛煉機會,同時提供積極的社會支持,讓他們在現實生活、日常學習中擁有更強的歸屬感和成就感。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监利县| 慈溪市| 长葛市| 吐鲁番市| 丰镇市| 乐都县| 瑞昌市| 永善县| 新巴尔虎左旗| 合水县| 长白| 毕节市| 增城市| 枣强县| 台南县| 微博| 奉新县| 杭州市| 郓城县| 南开区| 邵阳县| 青铜峡市| 赣榆县| 宁都县| 濮阳县| 武穴市| 万宁市| 阿坝县| 天峻县| 杭锦旗| 通州区| 台东县| 翼城县| 临潭县| 德阳市| 兰溪市| 江北区| 乌苏市| 涿州市| 高邮市| 滁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