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大數據來講就是兩個字 落地 ,我們開會請一些專家講大數據多么重要,沒有什么意義,各個省市的領導都講大數據,這已經不是新的東西。”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在2014中國大數據技術大會上首個發言,直接點題:“產業界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怎么樣把大數據用來提高我們國家我們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不亞于提高GDP。”
李國杰認為,在應用上,云計算、3D打印技術從技術出現到產業化可能是2到5年,但大數據會更長些,從實踐轉換成主流產業可能需要5~10年。以前我們的經濟增長主要靠資源和汗水,而下一步的經濟發展要靠智力創新,要以大數據的應用來以減少能耗,降低環境污染。
2012年,“大數據”一詞開始大熱。兩年來,已經在商業、工業、交通、醫療、社會管理等多方面有了應用,在今年的第二屆大數據技術大會上,已經少有人講重要性,更多是應用、技術以及最底層的算法。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程學旗發表了大數據白皮書與發展趨勢報告。這份報告由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和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組織撰寫,用時大半年。
對2015年大數據發展預測,共有10個方面。首先就是結合智能計算的大數據分析成為熱點,包括大數據與神經計算、深度學習、語義計算以及人工智能其他相關技術結合,成為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熱點。
第二點是數據科學將帶動多學科融合,但是數據科學作為新興的學科,其學科基礎問題體系尚不明朗,數據科學自身的發展尚未成體系。
第三是跨學科領域交叉的數據融合分析與應用將成為今后大數據分析應用發展的重大趨勢。大數據技術發展的目標是應用落地,因此大數據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計算技術本身。
大數據將與物聯網、移動互聯、云計算、社會計算等熱點技術領域相互交叉融合,產生很多綜合性應用。近年來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是,前端更前伸,后端更強大。物聯網與移動計算加強了與物理世界和人的融合,大數據和云計算加強了后端的數據存儲管理和計算能力。今后,這幾個熱點技術領域將相互交叉融合,產生很多綜合性應用。
此外,十大趨勢還包括:大數據多樣化處理模式與軟硬件基礎設施逐步夯實;大數據的安全和隱私問題持續令人擔憂;新的計算模式將取得突破;各種可視化技術和工具提升大數據分析;大數據技術課程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是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開源系統將成為大數據領域的主流技術和系統選擇。
程學旗用“融合、跨界、基礎、突破”來總結這十大趨勢。他進一步解釋,融合是說在產業里面,比如說在垂直行業的融合,在企業里面垂直融合,應用融合、技術融合等;跨界,基于大數據使不同學科不同應用領域跨界;基礎,就是說我們大數據發展亟待在一些基礎方面進一步地夯實,2014年比2013年基礎更強,我們期待2015年基礎進一步的夯實,包括生態環境,包括大數據資源的共享;突破,我們會在預測在2015年在一些大數據的分析,大數據的一些系統方面能夠取得相關性的突破。
對于大數據研究的難點,很多人把數據公開列在第一位。對此,李國杰認為“共享”更準確一些。對于政府部門的難點在于公開的尺度,另外是否有能力把數據用好。而指望商業公司拿出數據,不現實,因為這些數據的獲得是商業公司的投入。
但對于這種說法,一些人并不認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信息學院院長杜小勇教授認為,現在高校和研究機構拿到數據不是問題,關鍵是企業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把數據拿出來,求助于研究者,研究者是否能夠有效解決。就像大數據比賽,讓企業出的題目才會是真正的問題。
另外,大數據人才也是一個重要問題?,F在的問題是既對行業熟悉,又能融合創新的頂類人才稀少。李國杰強調一點,“現在要讓企業和研究者明白一點,數據不是在誰手中,誰就有優勢,而是要大家一起研究,融合跨界研究,數據才會產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