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數據的概念正處于紛雜的時代,媒體上充斥了各種關于大數據的報道,但其中不乏牽強附會、濫竽充數的言論,某些媒體甚至把簡單的統計也冠上了“大數據”的頭銜。
但大數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最核心的特質是“用數據找機會”,而在以前,卻是有問題找數據。做大數據,必須要有一個預判,就是哪些數據是你必須要提煉出來解決盲點的。
其實,早在15年前,我認識的一些朋友就已經開始展現“大數據”的魅力了。90 年代初,我認識了一些專業以博彩為生的朋友,這些人組成了一個團隊,每年通過賽馬,就能盈利數億港元。我非常驚訝,要知道很多人在賭馬場上可是血本無歸的,而他們卻能把這種概率游戲變成穩定的盈利工具。原來,他們的秘密就是使用了一套“養數據”策略——將每一場賽馬比賽的過程都錄了下來。當時我覺得這個做法很奇怪:“電視上已經在播放錄決戰大數據像了啊,還另外錄比賽干什么?”
后來我得知,他們居然在每場比賽中都會錄取賽馬不同角度的錄像。通過這些錄像,他們分析出騎師、馬匹有哪些失誤動作,這些動作會帶來怎樣的后果,然后再把這些數據“清洗”出一個更準確的數據(Smart Data)。令我最為震驚的是,他們竟然不看表面數據,而是從無限數據的機會中尋找核心數據。
賽馬過程中有許多意外,他們利用數據來還原——如果在沒有意外發生的情況下,馬匹在不同場地與不同騎師配合中的應有速度。就這樣,他們可以更準確地判斷出每匹馬的實力和獲勝的機會;就這樣,通過默默無聞的數據收集,入賬數億元。
這是我見過的,最早的使用大數據進行商業上決策的行為。作為一個跟數據打了十幾年交道的人,我深深地知道從“看”到“用”,再從“用”到“養”的運營數據,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大數據的數據量絕對不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我們要的不是數據的量,而是有“質”的量,也就是實效的數據。
我們需要擁有一套具有商業敏感的數據決策框架,可以使企業“看”得更準,并能夠對近期做了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進行判斷。其次,讓數據真正從“看”到“用”,讓用數據成為構建企業生產力的重要部分。再次,讓Data Technology(DT 戰略)深入到企業的每個角落,使數據從生產、收集、使用、分享、反饋變得簡單易用。最后,讓DT 戰略落地還要特別注意數據的穩定、準確、時效和有效實施。
在這個風云變幻的數據時代,只有讓數據成為商業的利器才能決勝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