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于1926年的英國《銀行家》雜志擁有全球5000家銀行的數據庫,每年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銀行的核心資本、盈利能力以及同行競爭表現進行分析,進而發布“全球銀行1000家”排名。這份自1970年開始推出的榜單也被視為評估全球銀行綜合實力的標尺,是觀察全球各國銀行業發展變化的晴雨表。
一直以來,作為專業金融雜志,本刊亦有意在各個金融子領域發布類似英國《銀行家》的排名、比較,分析中國金融業競爭態勢,總結行業發展特點,研判行業發展趨勢。
本期刊發的中國銀行業大比較可謂首次探路。本次比較以截止至2013年的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數據為依據,構建公司價值評價模型,評估中國銀行業資產排名前50名商業銀行的發展情況,重點從銀行創造的當期價值、成長性、可持續性三個方面進行評判。我們希望以此探索一條線索,長期跟蹤評價銀行業發展狀況,特別是公司情況。
由于涉及銀行經營類型多、指標多,盡量在假設框架內,提高可比性,消減不可比的變動因素。假設前提主要如下:一是以資產規模為第一維度,取資產前50名的銀行為評價樣本范圍;二是以經營地域為第二維度,劃分為全國性發展銀行和區域性發展銀行兩大類型;三是以量化指標為主,定性指標為輔;四是數據信息資料以公開途徑獲取為主。
內容目錄
Ⅰ.最新榜單及排名
Ⅱ.榜單是怎么出爐的:評價模型
Ⅲ.現在都賺錢,將來呢——盈利能力大起底
Ⅳ.穩健VS激進,服務能力哪家強?
Ⅴ.誰在裸泳?看各行風險管理能力
Ⅵ.金融超市VS金融便利店?定位比比看
Ⅶ.一張表,看遍各行主營業務
Ⅷ.董事、監事盡責了嗎?公司治理大盤點
Ⅸ.結語:環境變了,銀行業自己也變了
Ⅰ.最新榜單及排名
先出榜單,再給依據。以下根據50家銀行發展規模、區域布局、發展階段的不同,將其分為全國性發展銀行、區域性發展銀行兩類進行分別評價和打分。全國性發展銀行包括五大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以及3家外資銀行;區域性發展銀行包括21家城商行、6家農商行。
全國性發展銀行排名
建設銀行居國有銀行首位;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因較高的回報率、穩定的利潤增長率、較高的中間業務收入,以及極具優勢的主營業務模式,公司價值排名第四;另外,浦發銀行(600000,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中信銀行(601998,股吧)以較強的盈利能力、穩健的風險管理能力、特色化的業務模式,在股份制銀行中排名前列。
區域性發展銀行排名
北京銀行(601169,股吧)以規模效應、以及穩健的主營業務模式,居區域性發展銀行公司價值第一名;盛京銀行以行業領先的盈利能力、穩健的風險管理能力,居區域性發展銀行公司價值第二名。
Ⅱ.榜單是怎么出爐的:評價模型
設計評價模型,主要考慮的是銀行創造的當期價值、成長性、可持續性三方面。我們把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兩部分。
指標體系的邏輯關系
表1 公司價值評價體系表
定量指標
定量分析指標體系共分為三個部分:盈利能力、服務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盈利能力體現了銀行創造現實價值的能力,是股東、投資人關注的重點;服務能力體現了銀行創造價值的可行性,是客戶及員工關注的重點;而風險管理能力則是保全和維持銀行價值的保障,是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和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三者共同構成有機整體,全面的評價了商業銀行的公司價值。
定性指標
在定性指標中,選擇了發展定位、主營業務模式、公司治理能力三大指標,用以反映銀行制定了怎樣的發展目標、通過什么手段來實現目標、以及支撐實現目標的管理機制。
指標權重設置及評分原則
表2 公司價值評價指標權重及評分原則
在公司價值指標評分體系中,定量指標權重為70%,定性指標權重為30%。定量指標權重中,盈利能力、服務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占定量指標的權重分別為40%、30%、30%;定性指標權重中,發展定位、主營業務模式、公司治理能力占定性指標的權重分別為40%、40%、20%,因公司治理最難以評價,故暫給予較低權重。
另,公司價值評估是一個持續性和可成長性的工具,伴隨行業發展環境的變化,其中的指標及指標權重會作相應調整,不會一成不變。
Ⅲ.現在都賺錢,將來呢——盈利能力大起底
盈利能力方面,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是銀行盈利能力的直接體現;凈利潤增長率體現銀行盈利能力的成長性;成本收入比反映了銀行控制成本的能力,是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體現;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反映了在利率市場化的大環境下,銀行業業務結構轉型的成果,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是未來銀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 資本利潤率小幅回落,股份制銀行仍具優勢
五大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資本利潤率微降,政策性銀行、外資銀行、城商行資本利潤率降幅較大。其中,盛京銀行(29.12%)、恒豐銀行(23.7%)、民生銀行(600016,股吧)(23.23%)幾家較為成熟的銀行資本利潤率排名較高。在各家銀行資本補充沒有出現異常的情況下,大面積出現資本利潤率下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利差進一步收窄,導致各家銀行利潤增速下滑。
圖1 資本利潤率
★ 資產利潤率略有下降,五大國有銀行優勢明顯
五大國有銀行、政策性銀行資產利潤率基本持平,農商行有所提升。該指標排名在前三的銀行為廣州順德農商行(1.61%)、建設銀行(1.47%)、盛京銀行(1.45%)。其中大型銀行該指標較優的原因主要是其資產結構配置較為合理,貸款等高收益資產配置較高,生息資產議價能力較強,資產優化配置的空間較大;而與之相比,中小銀行在遇到市場波動等重大影響因素時,資產優化調整的彈性小,會限制盈利結構的調整。
圖2 資產利潤率
★ 利潤總額增速放緩,中小銀行增速大幅回落
利潤總額最高的分別為工商、建設和農業銀行,得益于三者龐大的資產規模。利潤總額增長率最高的為天津農商行(48.94%)、盛京銀行(40.78%)、渤海銀行(35.16%),主要是因為這幾家銀行為中小商業銀行,利潤基數較小,正處高速擴張期。利潤增長大幅回落受制于基準利率下調的滯后效應,隨著利率市場化逐步推進,凈利差不斷縮窄,銀行業利潤增速放緩還將持續。
圖3 利潤總額增長率
★ 成本收入比有所降低,費用支出結構有所優化
中國銀行業成本收入比均值為30.9%,同比降低約0.53個百分點,整體呈現下降趨勢。50家銀行的均值為32.36%,其中五大國有銀行成本收入比為30.6%,同比降低0.52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為31.8%,同比降低0.09個百分點;城商行成本收入比為30.8%,同比增加0.23個百分點;3家政策性銀行均值為11.78%,與2012年基本持平;6家農商行均值為36.65%,與2012年基本持平;3家外資銀行均值為49.12%,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整體來看,外資銀行成本收入比最高,政策性銀行收本收入最低。
圖4 成本收入比
★ 中間業務收入占比穩步提升,股份制銀行增長最快
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均有所提升,其中五大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較高,農商行、政策性銀行、城商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較低。其中,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最高的為民生銀行(20.75%),招商銀行(20.5%)和興業銀行(17.98%),中間業務收入增長主要來自銀行卡業務收入、咨詢顧問類收入以及結算代理類收入的增長,尤其是前兩項業務的快速增長,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獨樹一幟,比如民生銀行的小微金融和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在利率市場化和更嚴格的新資本管理辦法實施后,大幅提升中間業務收入是保持商業銀行凈利潤快速增長的主要途徑。
圖5 中間業務收入占比
Ⅳ.穩健vs激進,服務能力哪家強?
服務能力指標主要衡量各商業銀行的規模:市場份額衡量銀行的資產規模;存款市場份額反映銀行的籌集資金能力;機構覆蓋度衡量銀行網點的布局及數量,即客戶享受服務的便捷程度與各銀行的市場影響力。
★ 資產增速有所下降,城商行擴張仍較快
資產增速普遍呈現增速下滑趨勢,原因可能是金融脫媒及資產表外化的影響。五大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政策性銀行、農商行、外資銀行的資產增長率分別為9.5%、13.4%、20.9%、14.72%、11.69%、13.98%,其中城商行2013年資產增速最高。資產增速較高的銀行有中信銀行(20.02%)、北京銀行(19.36%)、南京銀行(601009,股吧)(26.26%),這三家銀行資產增長主要源于同業業務的增長;區域性商業銀行中資產增速較高的為錦州銀行、天津銀行、昆侖銀行。
圖6 市場份額
★ 存款增速回落,中小銀行增速快于國有銀行
存款增速都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利率市場化的大環境下,理財產品業務大幅提升、以及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蓬勃發展,導致銀行存款分流以及資金價格不斷抬高。中小銀行通過提高籌資成本及深耕區域市場保證了存款供給;而國有大型銀行受國家“窗口指導”限制,沒有明顯加大存款“價格戰”,故其存款收到一定沖擊。
圖7 存款市場份額
★ 省份覆蓋度差距較大,五大國有銀行占絕對優勢
五大國有銀行達到了所有31省份的覆蓋,有完善的物理網點布局;股份制銀行省份覆蓋度也在20省以上,城商行銀行由于發展定位和監管限制,網點覆蓋省份為個位數。以平安銀行(000001,股吧)、民生銀行為代表的股份制銀行在2013年加快網點建設,分別增設165和148家支行以支撐業務發展。五大國有銀行占據網點優勢,同時積極應對電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新興網絡渠道;股份制銀行則在實體網點和互聯網金融兩方面大力突進;城商行、農商行在渠道網絡方面明顯處于劣勢。
圖8 機構覆蓋度
Ⅴ.誰在裸泳?看各行風險管理能力
風險管理能力指標衡量銀行的安全性:資本充足率表示遭遇損失時,該銀行能以自有資產承擔損失的能力,是衡量銀行經營安全性最重要的指標;不良貸款率反映銀行信貸資產安全狀況;流動性比例反映銀行資產配置的合理性,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
★ 資本管理實施新辦法,國有銀行資本最為充足
資本充足率均值為12.19%,其中外資銀行、五大國有銀行、農商行、城商行均值分別為13.51%、13.23%、12.99%、11.97%,處于較高水平;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為11.28%、11.2%,相對較低。資本充足率指標最高的為徽商銀行(15.19%)、建設銀行(13.88%)和中國銀行(13.47%),這可能是因為5大國有銀行已率先使用高級計量法,緩解了部分資本壓力。在更為嚴格的新資本管理辦法下,資本金約束與業務發展之間的矛盾短期內仍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需要各商業銀行充分利用各種資本工具,調整業務結構,在資本管理技術方法上有所突破。
圖9 資本充足率
★ 不良貸款率有所升高,城商行資產質量下滑最為嚴重
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不良貸款率有所提升,其他銀行基本持平。其中,不良貸款率最低的銀行為廣州銀行(0.03%)、渤海銀行(0.26%)、重慶銀行(0.39%),資產質量的惡化主要由于國內經濟增速下行,產能過剩。從行業結構上看,新增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地域上主要集中在長三角一帶,以及江浙地區。
圖10 不良貸款率
★ 流動性比例有所下降,五大國有銀行流動性最為充裕
各類銀行流動性比例均有所下降。其中,流動性比例最高的為招商銀行(59.65%)、包商銀行(57.97%)、重慶銀行(56.98%)。銀行間市場利率處于兩年內較高水平,趨勢可能仍會延續,流動性比例應為各銀行重點關注指標。
圖11 流動性比例
Ⅵ.金融超市vs金融便利店?定位比比看
做金融超市還是金融便利店?當大行在深入推進國際化和綜合化時,有城商行正堅持“以小為美”或深耕養老金融。如今,各銀行都提出了其發展定位的主要方向,但在定位的清晰程度、對業務策略的描述、發展區域和發展階段的規劃上因各銀行自身的能力和傾斜力度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對發展定位的評價比較標準和依據:一、是否制定了明晰的業務發展策略;二、是否制定了相應的經營管理策略及方案;三、是否制定了階段性發展目標。
各銀行發展定位及評分(點擊查看大圖):
PK總結:
◎ 五大國有銀行著重于綜合化和國際化發展,開始加快海外布局。
◎ 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的定位針對性比較強,區分度比較高,主要緊隨城鎮化和互聯網金融發展潮流,聚焦于中小企業業務和中間
業務的拓展,同時突出自己在其他方向的業務優勢和區域優勢。
◎ 農商行主要定位于支持區域性三農建設,主要客戶為農業客戶。
◎ 政策性銀行目前仍承擔國家政策性任務,為城市農村建設、進出口貿易等提供政策性支持。
Ⅶ.一張表,看遍各行主營業務
在轉型和變革的年代,一家銀行何以獨具特色、根基深厚?從業務結構、渠道建設、客戶基礎等方面我們開展了一次大對照。受資料口徑限制,本指標的評價精細化難度較大,但它完全能夠讓讀者清晰看到,招商、民生、興業、昆侖、包商為代表的銀行均正在進行不同的差異化嘗試,抓市場之空缺,其主營業務模式非常清晰且獨具特色。
各銀行主營業務特色及評分(點擊查看大圖):
PK總結:
◎ 五大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各有獨特的業務優勢,正謀求綜合化和國際化發展。
◎ 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大多數城商行依托區位和本土優勢開展特色化業務。
◎ 農商行主要以支持三農為業務導向。
◎ 外資銀行綜合化經營步伐較快,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較高。
◎ 政策性銀行以支持國家基礎建設為主要業務方向。
Ⅷ.董事、監事盡責了嗎?公司治理大盤點
相比于非金融企業,銀行由于其業務的專業性和復雜性,信息不對稱問題更為突出,從而對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要求更高。同時,銀行是一個經營和管理風險的機構,對其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更是要高要求。公司治理的評價歷來是難題,僅以公開資料為評價依據更加困難,本報告暫從三個方面來評判:一、報告期內股東大會、董事會會議、監事會會議的召開次數和合規情況;二、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的占比和合規情況;三、是否為上市公司。
各銀行公司治理情況及評分(點擊查看大圖):
PK總結:
◎ 除3家政策性銀行外,均具備形式上較完整的公司治理機制(“三會一層”),擁有至少3名以上獨立董事。
◎ 有19家銀行已經上市。
◎ 外資銀行(因其母體公司已上市,且為獨資,故視同上市公司)具備更為規范的公司治理體系,具備較好的公司治理能力。
Ⅸ.結語:環境變了,銀行業自己也變了
本次比較中我們看到,環境變了,銀行業自己也變了。
新資本管理辦法對資本約束增強
2013年1月1日,中國銀行業正式實施《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這標志著中國的金融監管步入了一個新的紀元,商業銀行將面臨更高的最低資本要求、更嚴格的合格資本標準,以及更廣的風險覆蓋范圍。根據新辦法,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下同)2013年末加權平均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95%,較年初上升0.14個百分點;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2.19%,較年初下降0.29個百分點。從資本結構看,一級資本凈額與資本凈額的比例為81.62%,資本質量較高。
新辦法下計算的資本充足率下降,主要受新資本管理辦法下可計入資本項目的調整和變動、信用風險加權資產計量方法的調整和細化,以及操作風險加權資產首次納入風險加權資產范圍等因素的影響。但受資產快速增加以及盈利放緩限制內生資本增長等因素影響,未來中國銀行業將面臨巨大資本補充壓力。多家銀行正在醞釀通過發行創新型資本工具以補充資本,但是此種方式面臨資本成本較高以及市場承受能力有限等限制。因此,多家銀行也在積極探討控制風險加權資產規模的措施,包括促進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轉變,以及使用資產證券化等方法。
流動性管理挑戰性增強
2013年末,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為44.03%,較三季度末上升1.23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2013年末,商業銀行存貸款比例為66.08%,較三季度末上升0.45個百分點,同比上升0.76個百分點。從日均指標來看,四季度商業銀行日均存貸款比例為67.58%,高于期末存貸比1.51個百分點,差異幅度較上年同期擴大0.07個百分點。2013年末,商業銀行人民幣超額備付率為2.54%,較上年同期下降0.97個百分點。
2013年,銀行間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經歷6月末的流動性緊張狀況后,三季度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水平比較平穩,但在四季度有一定反彈,市場利率處于近兩年來的較高水平。2013年12月,銀行間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4.16%,較6月份下降2.42個百分點,較9月份上升0.69個百分點。
資產質量的警鐘響起
2013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921億元,比三季度末增加28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99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比上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
個人貸款方面,2013年末,住房按揭貸款整體不良貸款率仍保持低位,為0.26%,比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為1.28%,比上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2013年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余額為1.6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175億元;撥備覆蓋率為282.7%,比上年末下降12.81個百分點;商業銀行的貸款撥備率為2.83%,比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
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
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人民幣存款利率水平的上限于2012年6月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貨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于2012年7月調整為基準利率0.7倍,并最終于2013年7月取消。利率管制的放松往往導致金融機構之間競爭加劇,市場活躍度提高,利率水平的上升和銀行業的利差收窄。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非利率化工具增多,社會資金利差整體水平繼續收窄。
互聯網金融成為信息科技領域新熱點
互聯網企業、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電信企業都在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客戶優勢通過互聯網應用涉足金融服務領域。支付產業迅速發展,除了發展迅速帶來的收入增長機會,支付體系帶來的大量客戶交易信息也是吸引各方機構積極投資支付體系的重要原因,因為擁有客戶信息可以更好的把握客戶需求,進一步拓展更多交叉銷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