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來了,每個人都有機會從中淘金,當然,你的工作內容也將出現大地震!
“巨量數據對個人的影響,可能最令人意想不到。在某些特定領域……,原本的專業知識就變得不足掛齒了。”《大數據》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在書中強調。
要在這個新領域成為贏家,比的不是統計能力,“唯有具備想象力,才能找到大數據真正的創新價值。”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表示。
臺灣中研院信息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升瑋解釋,這一波大數據趨勢有兩大重點:“數據重用”與“異類數據結合”。也就是說,把看似不相干的數據,放在一起分析、運用的能力,將越來越重要。
而看似無關的數據結合,靠的就是想象力。不過,想象力到底該如何培養?
“想象力沒辦法坐在那邊想就出來,它是需要練習的。”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解釋。
以下是簡立峰獨家分享,Google聰明人是怎樣從生活、工作中鍛煉想象力的摘要。
別光“下指令”,用Data做決策 拋去舊框架,用搜集數據討論問題
談到大數據時代,企業主管到一般員工最需要具備的能力是什么,我認為,還是相信data(數據),凡事用data做決策:“show me the data!”決策是基于數據,不是人為個人喜好,是數據告訴我該怎么做。
企業主管必須先相信數據,接著建立數據,才可能有“大數據”。老板要打從心里認同“data driven decision making(數據導向決策)”的重要性,當有一天數據推翻老板看法時,他必須接受,拋去過去的框架、成見,鼓勵員工搜集數據來討論問題,而不是憑自己的意見下指令。
別總是“聽說”,用Data找答案 在不疑處充滿懷疑,想盡辦法求證
提到想象力(為何重要),因為大數據主要是用在創新,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如果你想練習想象力,首先,它就是“think out of box(跳出框架思考)”,無處不懷疑,人家不懷疑的地方,你充滿懷疑就對了,而且,懂得懷疑的人,會愿意相信數據,因為他要說服自己不容易,所以得找出數據證明。
我跟我家小孩最喜歡玩的東西,就是看到一件事情,馬上去求證它,例如,(有網絡消息說)火星上看到一個巨人影像,我們就開始求證是真的還是假的,想盡辦法開始搜尋。你可以用圖找原始圖,找出全世界有多少網站有這張影像,最后,我發現,我要找的鏈接是NASA網站,(結果)上面就寫這是一張假的照片……。這種事情如果養成習慣,你才能有懷疑的能力。
別老“坐著想”,用Data找觀點 多討論,在不同意見中找出最好的
想象力沒辦法坐在那邊想就出來,你還要有分析力,能夠把一件事情拆成一百個角度去看,你就有機會刺激想象力,但如果你只有十個角度,你就很難有機會有想象力,想象力是要訓練的。
幾周前,我們有一個跨部門產品經理的會議,他們都是很有創意的年輕人,大家對土耳其市場搜尋流量突然增加那么多,感到很好奇,現場大概有20個人,馬上拋出一百個觀點,例如,最近的GDP是否成長?上網的滲透率是否成長?是不是有4G在建設……?接下來大家會很快地debate(辯論),把不合理的因素拿掉,篩出來之后,找出一、兩個最有機會的,看要怎么去求證,這就是一個組織展現很強的分析能力。
要如何訓練分析力,就是增加大家討論的機會,美式公司開會表達意見的機會多,意見一旦多,你就要學習從不同意見中找出最好的,如果一個組織是上與下的關系,每次都只有一個人說話,這就培養不成了,越是扁平組織架構,越容易促進大家討論。
最后,大數據很重要的是求證,Google里面很多數據分析師并不是天馬行空地想,相反的,他們都是很嚴謹的人。
但別把大數據講成統計學和數學,它只是你會不會懂得觀察,生活上很多東西就是大數據的判斷,我用搜索引擎也跟統計無關,我覺得用“科學家”這個詞就把人嚇壞了。大數據真正的用意,就是你重視data,找方法把data轉換成價值就可以了,至于“大”(指所謂巨量數據),全世界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的企業沒幾個,留給專家處理就好。